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调研 >

兴县奥家湾乡二十里铺村建立巩固脱贫 攻坚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2020-09-29 07:12 红色山西网

攻克深度贫困  完胜脱贫攻坚

        ——兴县奥家湾乡二十里铺村建立巩固脱贫
攻坚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兴县老促会  裴庆国
       根据省、市老促会安排,近期,我县老促会由副会长孙明忠带队,在奥家湾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会同乡老促会有关人员展开了对二十里铺村建立巩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调研活动。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信息采集会,看实体,进园区,听取村里干部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意见和建议,对该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有比较全面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二十里铺村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6月,该村民兵和群众配合八路军358旅,在旅长张宗逊、政委李井泉的统一指挥下,打过漂亮的一仗(二十里铺战斗),一举击毙、击伤日军独立混战第九旅团700余人,是远近闻名的重点革命老区村。该村距县城东10公里,忻黑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条件相对较好,但依然是全县的贫困村。
       乡党委直面该村脱贫攻坚的重任,领导老区村民,发扬抗战时期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精神,经过几年的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工作重心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振兴乡村相衔接的机制上来。全村495户,1785口人,常住人口428户,1567人,其中贫困户148户43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3.98%降至0.34%。全村耕地2740亩,退耕还林1100亩。主导产业有种植业,养殖业,石料加工业,红土地纯粮酒酿造业,还有光伏集中发电项目,带资入企等。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2017至2019年连续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在基础实施建设上,全村有红白事务厅一处,村支两委办公实施齐全,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00m2,太阳能路灯101盏,村卫生室80m2,老年活动中心200m2。
         一、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进展及成效
      (一)挖掘资源潜力。
         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基础上:
        1、根据村内石料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由村支两委牵头,成立了以寨子沟和北沟渠为主产区的两个石料加工基地,有20人从事石料采集加工,30人从事石料运输。参与石料采集加工、运输的人员,户均收入3万元,村集体收入90万元。
        2、利用退耕还林土地资源,有231户贫困户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款10万元,实施造林100亩,30户贫困户通过造林专业合作社,户均务工收入2000元,聘用贫困户1人为护林员,年收入6000元,
        3、在人力资源利用上,利用吕梁山护工(护理)培训,电商培训,驾驶员培训等技能平台,提高了贫困户的就业能力,先后有40多人掌握了一技之长,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又通过配置保洁员,卫生监督员,护林防火员,政策宣传员等工种,让40名低收入边缘户从事工益性岗位。人均年收入3000~6000元。
        4、还利用闲置的荒山资源140亩,以每亩160元租赁给晖晟太阳能发电公司,建设30万千瓦集中光伏电站,既激活了闲置土地,又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二)壮大产业实力。
        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林下经济。2019年由村经济合作社牵头。采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利用扶贫资金在林下种植中药柴胡250亩,知母250亩,三年后,收益可达200万元。产生效益后,30%用于合作社股民分红,30%用于扶助贫困户,40%留给经济合作社作为发展基金。
        2、通过落实金融扶贫政策,采用“企业+金融扶贫+贫困户”模式,引导32户贫困户落实每户5万元小额贷款。投资于本县清泉醋业,三年内每户每年分3000元的红利,既壮大了企业实力,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三)创新园区活力。
        1、在奥家湾乡经济联合社的带动下,通过债权入股形式投资400万元,酒业按股投资1,200万元,组建了二十里铺纯粮酒酿造园区,生产红土地纯粮酒,年产清香型白酒600吨。酒厂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安排12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6,000元。目前正积极拓宽渠道,打开销售,畅销后酒厂年收益可达1,500万元。
       2、酿酒产出来的酒糟是喂牛的上等饲料,利用酒糟建立了肉牛养殖基地,通过乡经济联合社投资600万元,占地1.6万平方米,建立了肉牛养殖厂,牛存栏300多头。10个月出栏,每头纯收入3000~4000元,年收入90~120万元。
        3、为稳定酒业产业规模,生产纯粮白酒,主要原料来自高粱,通过乡经济联合社宣传发动,扩大了种植面积。与全县有关农户签订合同,建立了高粱种植基地,实行订单种植,订单收购,共种植高粱6000亩。每斤比市场价高于0.1元收回高粱540万斤,单高粱种植,年收入可达600万元。
        4、利用肉牛基地源源产出的牛粪,以丰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在该乡张家塔村建立了有机肥生产基地,占地50亩,厂房面积3744平方米,采用“基地+农户+贫困户”的生产模式,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公司自筹1,220万元,扶贫产业入股55万元,贫困户小额贷款入股525万元,年生产有机肥10万吨,每吨利润200~300元,年收益可达2000~3000万元。
       有机肥生产基地的建立,带动了全县的养殖户增收,每年收回畜禽粪便12万吨,收入1400多万元,有机肥基地又带动了30余辆农用车跑运输,拉原料、运送有机肥,每辆农用车年收入达8万元。纯梁酒生产园区、有机肥生产基地,可辐射产业人口2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5800人。
       二十里铺村通过打造高粱种植、纯粮酒酿造、肉牛养殖、有机肥生产四大核心基地,构建了一条种植、加工、养殖、有机肥多元化循环产业链。
      (四)激发内在动力。
        在乡党委领导下,通过村支两委的积极引领,培养他们掌握专业技术,根据各自特长,吸收贫困户到各基地就业,让其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如有机肥生产基地为30多个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每人月收入达4500多元,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动力。
        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做法和经验
      (一)注重党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根据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条款、细则,该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村长为第一副组长的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对未来几年的脱贫攻坚任务和措施细化、量化。夯实村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对脱贫攻坚中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亲自过问,关键环节亲自插手;夯实村级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职责,真正把村支两委建成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前线指挥部;夯实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帮扶责任,在落实细化、量化帮扶措施上起到了督促作用,实现帮扶贫困户的工作全覆盖,通过层层签订攻坚目标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对表交账,强化对老区村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创新帮扶模式。
        二十里铺村立足当地优势,按照当地实际,依靠产业基地,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类型的贫困户积极探索和创新帮扶模式,采取按村按户按人多形式、多方式措施,确保老区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增收项目。
      (三)实施产业带动。
       发展产业是增收的根本举措,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的可靠支撑和主要保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围绕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按户确定脱贫项目,按人有增收技能的产业发展目标。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把聚焦脱贫攻坚与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与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起来,稳定构建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产业扶贫新格局,不断拓宽全体村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
     (四)坚持扶智、扶志。
       老区贫困村的重点扶贫对象,扶贫人员,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自卑、自贱、自弃和懒惰的心理。因此脱贫攻坚要抓住这些热点难点,在紧扣“扶智”、“扶志”上下功夫、做文章,使其逐步提高认识,激发扶贫对象对脱贫攻坚的信心和斗志,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脱贫攻坚中来。二十里铺村坚持扶贫先扶志,积极引导贫困户摆脱“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使他们真正树立脱贫攻坚、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
        三、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该村把攻克深度贫困作为主战场,以完胜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坚持问题导向,贯彻精准方略,强化超常举措,持续高位运行,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区域优势不明显。要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少数深度贫困人口已成为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突出问题。他们一方面对攻克贫困步入小康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少数相对贫困户内在动力不足,自身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不多,自我发展能力较差,致富本领和能力较弱。
        2、产业脱贫成果不稳定。该村虽有支柱产业,由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信息闭塞,科技含量低,特别是受自然灾害、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影响,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带来的效益也很不稳定。
        3、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发展不平衡。几年来,由于国家对贫困户政策的倾向,在资金投入、产业扶助、技术提供、基础设施项目等方面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户的发展,导致对非扶贫户的投入支持力度变小,使其持续脱贫能力较弱。
        4、有的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生产技能缺乏,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发展,等、靠、要等依赖思想存在。
       所有这些要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思考及对策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加快老区建设,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进区域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如何解决好老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如期实现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为此对攻克深度贫困,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力度解决相对贫困。
抓好老区村相对贫困人口的巩固脱贫是工作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从多方面提升帮扶力度。
        一是强化领导力度。各级党政领导要把老区村建立长效机制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以关注老区,支持老区村工作为己任,多到老区村调研指导,解决好巩固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把加强老区村脱贫致富,加快老区村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把扶持老区村人口走向富裕,作为敢于担当的政治责任。
        二是加大资金、资产投入力度。坚持脱贫不脱帮扶的原则,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物资、技术等重要资源,向老区村经济实体投放,新增的财力也适当向老区村经济园区支付,使其扩大产业规模,创新生产模式,增加产能,提高产品质量,为巩固脱贫提供有力支撑。要持续加大对老区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建立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并加大对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老区村抵抗自然灾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担保,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同时通过政府财政贴息,风险补偿,保险保证政策措施降低贷款风险。为贫困户发展各种产业提供金融支撑。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推进区域发展”的思路,把支持老区村发展纳入县(市、区)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优先安排,重点落实对老区村的特殊扶持政策。加大对老区村扶贫对象,优抚对象等特定人员巩固脱贫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二)精准施策,提升攻坚成效。
针对老区村相对贫困人口因贫致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攻坚上下功夫,做好文章。
        一是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在开展老区村相对贫困人口识别过程中,按照精准识别标准,规范精准识别程序,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现行贫困标准和条件,对老区村相对贫困户、非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和扶持对象的身份、条件、资格等进行分类识别,精准把握,并建好台账,确保老区村相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人口底子清、情况明。
       二是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建议各有关部门针对革命老区村巩固脱贫成果的艰巨性,特殊性、复杂性,把扶持老区村的发展作为攻坚拔寨的主要目标。集中精力扶持相对贫困户和扶贫对象,实行因人、因户、因类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浇灌,靶向治疗。确保帮扶帮到最需要的地方,帮扶帮到最需要的群体。
三是在精准攻坚上下功夫。所谓精准攻坚,主要是针对老区村不同类型的相对贫困户,采用全方位、多举措的方式攻坚,积极引导、教育扶贫对象树立自强自立思想,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三) 深度攻克,完胜脱贫攻坚。
        一是通过统筹协调,使相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协同发展。引导群众提到觉悟,统一认识,牢固树立巩固脱贫“—盘棋”的思想,坚持均衡发展的原则,对帮扶非贫困户也不能忽视,落实有关帮扶政策,深度攻克,强化领导力量,构建帮扶不漏一户,不丢一人全覆盖机制,特别要注重非贫困户的边缘户滑入贫困行列。因此对相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要统筹协调,科学安排帮扶项目和资金,特别是在整体性的基础实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实施配置方面做到同步发展,同向提质,防止出现不平衡现象。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要形成关注农业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把振兴乡村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要认真解决好老区相对贫困人口思想守旧,认识偏见,精神不振以及陈规陋习等问题,通过村级活动阵地,宣传、张贴、各种政策性文件,法律、法规等条款、图片、资料、逐步完善乡规民约。并开展尊老,爱老,敬老,扶幼等活动,引导贫困人口移风易俗,抵制铺张浪费,提倡珍惜粮食,厉行节约之风。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致贫返贫恶习,培育良好的村风、家风、民风。进一步弘扬老区精神,积极引导老区村民提高认识,树立在完胜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思想。以坚强的决心,坚定的意志,坚实的信念,应对各种挑战,以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困难。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决战完胜脱贫攻坚,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协调、幸福宜居的新农村蹚出共同致富路。
 
         兴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七日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