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调研 >

关于认真解决绝对贫困相对贫困 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2020-09-26 21:45 红色山西网
平陆县关于认真解决绝对贫困相对贫困
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在战疫情相对稳定的6月中旬,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迅疾召开了“调研部署会”,会上省老促会副会长姚高宽就调研的重点内容做出了具体说明。省扶贫办老区工作站站长门永涛到会就调研的侧重点作了具体指导,根据“调研部署会”精神,我们平陆县老促会分成县西、县东两个调研组,从7月3日—9月30日分别到重点老区乡(镇)、重点老区村,走村入户,针对平陆县革命老区脱贫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展开了调研活动,调研情况收集后,分基本县情、产业脱贫占高地、产业脱贫壮筋骨,存在的问题,几点建议四个方面报告如下:

一.平陆县基本县情

      平陆县为二类革命老区县,全县共有革命老区村120个,其中“五类”革命老区村6个,全县6镇4乡,228个行政村,26万人,国土面积1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城镇化率达36.5%。境内北高南低一面坡,东西狭长一条带,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素有“平陆不平沟三千”之称,是运城市唯一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暨“国定贫困县”。
      近年来,围绕脱贫攻坚,平陆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四为四高两同步”总要求,深入实施“一二三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思路,着力构建“一城两集群”发展格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良好局面。调研中我们对基础产业、传统产业基本不涉及,对第三产业做了深入调研。第三产业持续发力,到2019年底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1.9:29:9:48.2,成效显著。
      贫困帽子沉甸甸,脱贫岂是风吹帽。几年来,全县上下以“五个经得起”为脱贫攻坚标准,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惠民工程来抓。从建档立卡数据来看,全县共有贫困村140个,贫困户12092户,贫困人口35217人。2015年退出贫困村4个,脱贫户236户,脱贫人口749人; 2016后退出贫困村28个,脱贫户2627户,脱贫人口8026人,取得了脱贫攻坚首战首胜新局面。2017年,退出贫困村34个,脱贫户3298户,脱贫人口100310人,取得了再战再胜大格局;2018年,退出贫困村74个,脱贫户5658户,脱贫人口16395人,实现了决胜局面一一摘帽。2019年,击溃贫困村脱贫户606户,脱贫人口1100人,调研中我们计算了一下,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949户,34375人,剩余61户,139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065%,确定脱贫监测户526户,1412人,边缘户184户,437人。截止2019年底,全县共有帮扶单位(省、市、县)129人,140支工作队,驻村工作队员441人,其中第一书记140人,2019年至今,通过验收、普查、评估,平陆脱贫攻坚态势正在从脱贫攻坚的“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精准施策转变。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脱贫攻坚又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复工复产、务工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的战斗正在激烈打响。

二.产业脱贫壮筋骨

      脱贫摘帽既是攻坚战,也是阵地战。只有占领了高地,才能攻防并举,稳扎稳打。在省老促会“调研部署会”上,省扶贫办老区工作站站长门永涛对我县的产业扶贫机制赞叹不已。省老促会副会长姚高宽6月中旬第一站先到平陆县调研,他深入到张店镇张郭村听汇报,听细节,与村支部书记景向林当面对话,对村干部的待遇、工作量等详细询问,并提出建议。同时,在考查中对平陆老促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针对解决相对贫困,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平陆县在产业扶贫上,不断深化“脱贫不脱贫,关键在产业”的扶贫思维,科学规划了“县西雨露香,县东干果林、沿河大棚菜、美丽乡村游、技术大培训”的产业部局,壮规模、提质量、强保障,持续推进“产业扶贫”。要求“县有总体布局,村有主导产业,人均一亩经济林,户均一个技能人”的脱贫模式。
      1.果品种植。制定了“政府出钱买树苗,群众免费建果园”的产业发展政策,贫困户每栽一亩经济林,县政府补助500元,改优发展新品种11000亩,改接换种和土壤改良2000亩,推广果树配方施肥9780亩,打造了7个乡镇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和3个干果产业生产带。全县发展“雨露香梨6.3万亩,花椒、核桃等干果经济林7.9万亩。
      2.蔬菜种植。充分对接“8311”产业发展政策,每建一个日光温室,政府每亩补贴两万元,全县共发展日光温室和拱棚蔬菜3000余个,3000余亩,其中,建日光温室拱棚老区村41个,搭建拱棚806个。
      3.乡村旅游。重点建设生态休闲和文化旅游扶贫工程,以部官乡“周仓文化园”、坡底乡“马泉沟红叶风情游”为龙头的美丽乡村游稳步推进,“春到部官拜周仓,赏桃花,夏到张店避酷暑观林海,秋到东山赏红叶看山水,冬到三湾拍天鹅戏黄河”的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我们在调查走访时,地处黄河三湾关家窝老区村,一个贫困户主人说:“喂喂天鹅,撒撒粮,光景堪比天上皇”。

三.产业脱贫占高地

      技能培训是平陆老区产业脱贫的亮点,加快推进“全民技能培训提升工程”的实施,全面落实“五免一补”的培训就业扶贫政策,全县截止2019年底,累计培训32659人,其中,老区村13442人,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23531人,其中老区村10211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754人,其中老区村2206人,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产业培训扶贫目标。
       调研中我们发现,要说平陆县产业扶贫搞的好,其中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就业扶贫做的有特色。“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要加强老区培训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一项就业本领……提供量身打造的就业培训,这就是精准扶贫”,这是2015年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落实这一讲话精神,使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中共平陆县委、平陆县人民政府,费了大功夫,下了大本钱。调研一开始,我们一组六名同志,三名副会长,三名常务理事走进平陆利丰职业培训学校,这所学校是一所民办类学校,我们走进教室,走进食堂,与学员交谈,了解到,这所学校在扶贫摘帽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和经验做法。
      
平陆利丰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全方位培训,开设了足部修护师、电建工、美容师、家政服务、中式烹调、电焊工、电子商务师七个专业。2019年至今受疫情影响,我们只调研统计了2018年具体数据,全年共培训18期,170个班次,6402人,拿到初级职业证书3964人,其中老区村1744人;拿到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311人,其中老区村162人;拿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266人,其中老区村133人,其余1861人是电子商务师和足部修护师专业学员,国家为了降低就业门槛,取消了这些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虽然他们没有拿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但都拿到了培训合格证,达到了上岗就业水平。截止2018年12月31日,实现转移就业的2829人,其中老区“五类”村贫困劳动力714人,当年就业率达到44.1%,贫困户就业率达到51%。
      平陆利丰职业培训学校主要经验做法是,一是办学理念新颖,即: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培训技能为根本,以转业就业为途径,以脱贫致富为目的。零成本,无风险,高效益,最快捷,一把手艺创天下,技能致富路最宽。二是办学特色明显,设施一流,条件优越,师资雄厚,专业对口适用,管理严格,办学规范,全员办证,就业率高。三是迎得政策支持,由于这所学校源源不断向外输送技能人才,源源不断地向老区贫困村输送致富能人,引起了平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别出台了“五免一补”优惠政策,即:免费培训,免费用餐,免费住宿,免费办证,免费推荐安排就业,为学校每人每天补助40元误工费,平陆县人社局具体操作实施。2018年至今,省、市、县各级主要领导多次来该校视查指导,国家农业部、山西电视台、运城电视台、平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做了《技能培训脱贫攻坚“加速度”》、《绝对、相对贫困户共奏奋斗曲》、《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走南闯北平陆人》等文字、视频专题报导,学校董事长侯少丰同志被县、市推荐为山西省脱贫攻坚创新人物,并获得了奖励。

四.产业脱贫存在的问题

      正如山西省老促会副会长姚高宽在“调研部署会”上所指出的:脱贫之后如何解决相对贫困、绝对贫困的问题,如何建立解决脱贫后建立长效机制的问题,这是摆在今后脱贫工作转向的首位。不可否认,平陆县在产业扶贫上有特色,有筋骨,有高地,调研中我们在归纳总结的同时梳理出以下几个存在的问题:
      1.长效机制有待健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全县老区村因为战争年代的原因,多数地处深山老林,通过异地搬迁,大多数已居住方便之地,但一些留守老人的条件有待改善,交通时好时坏,信息时有时无,生产资料相对匮乏,难以发展产业。二是持续发展能力偏弱。,资金投入尚有欠缺。个别老区村的养殖业,“你二十只羊,我十几只鸡”单打独干,难以形成支柱产业,个别人还停留在等、靠、要的思考界点。三是技能人才流动外地,土地撂荒,农村后续劳动力缺乏,尽管县委、县政府开展“凤还巢”活动,其效果也不太理想。四是市场风险难以化解,“逮住机遇赚一把,失去机会全赔光”,像赌博一样拼运气。
      2.产业发展后劲欠佳。一是产业规模不大,“靠天农业”尚未走出死穴,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二是农业主导产业粮、果、菜深加工、标准化、中高端比重低。主要表现为商品率低,缺乏驰名品牌。三是深加工企业偏少,带动性不强,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均存在产品单一,多数以包装、粗加工原料为主,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转化能力弱。以老区村晴岚村的面粉加工厂为例,多年来,除了面粉还是面粉,没有从加工面粉向食品小吃行业拓展。
       3.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薄弱,一些老区村随着年轻人口大量外流,很多成了“空壳村”,占老区村比例为35%左右,村里缺少了领头羊,大多数村民“求稳怕乱”思想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再一个是集体观念薄弱,参加集体经济的热情不高,加之受地理条件限制,想发展找不到切入点,直接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村干说的只是光伏发电有些收入,全年集体经济收入不到万元,全县120个老区村,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村只有40个,占比30%。
      4.贫困需求和帮扶工作不太合卯。现在脱贫摘帽后剩余的脱困人口需求的是生产技能,就业岗位,生产信息和赚钱门路,需要的是生产生活条件的持久改善和长期富庶,而帮扶工作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各种表格的填写中,各种数据的统计中,各种印证资料的采集中,实际情况是有的资料就完全不需要收集,不需要装档,例如:粮食补贴是根据土地确权面积发放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返贫险等补贴,所有老区贫困户、贫困人口都享受了,无需印证,更无需收集这些印证资料,造成人力、物力的不必要的浪费,帮扶的工作人员有情绪不敢说,受帮扶的群众不欢迎但不敢反对。
      5.救济和扶贫概念在认识上有点模糊,由于一些山区老区村条件所限,信息不畅,有的老区贫困人口认为扶贫就是“救济”,张口就是“低保”,似乎对脱贫摘帽后取消低保资格颇有情绪,县东尧店老区村一个早年在该村担任过干部,党员,85岁,认为自己干过30余年村干部,突然把低保停了,感觉有些难以接受,要求既然停发了,是否从救济角度给予补偿。通过我们从“输血、造血”道理上讲解后,才有所认同,因此在提升“造血能力上”有待巩固加强。

五.建立产业扶贫机制的建议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强化责任、传导压力,建立和巩固长效机制,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2.不断深化“脱贫不脱贫、关键在产业”的扶贫思维,一是不忘抓好特色产业;二是继续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三是深入研判金融投入的精准度;四是着力发展新型经济体,推行和完善“公司+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五是大力开展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六是合理分配扶贫资源,拓宽老区贫困人口增收渠道,根据老区村特点,在生态产业、退耕还林、畜牧养殖上助推拓宽增收渠道。
      3.总结易地搬迁经验教训,解决老区群众生存困难,已搬迁的老区村重点应转向后续扶持上,搬迁不等于致富,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做好易地搬迁与社保、低保都得跟进;二是采取“短平快”手法,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三是教育扶贫、技能培训向搬迁户倾斜,全县老区村的43个扶贫车间要保持良好运行。
      4.着眼长远,跟踪监测,目光紧盯,“一人生病,全家致贫”、“一旦受灾,快速致贫”,建立建全预警机制,对造成返贫的根源要认真分析,特别要注重老区村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的体制建设,针对老区贫困人口建立健康跟踪机制,完善健康档案,消除封建迷信思想,加强疾病预防,定期排查流行病、地方病、抓住“因病返贫”软肋。
      5.分清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具体情况,构建贫困户分级评价标准,转变绝对贫困户“全有”,相对贫困户“全无”的扶贫资源分配模式,使扶贫资源用到实处,极力避免“救济”“补偿”信赖症和不劳而获、坐待现成“的不正常现象发生。
      6.扶贫优惠政策应向老区村的老年人倾斜,老区村的老年人为弱势群体,他们曾在过去战争年代做出具大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付出过血汗,做出过很大贡献,现在通过脱贫攻坚基本摆脱了贫困,但老区村老龄化现象日渐凸现,50-70岁是劳动主力,70岁以上基本失去劳动力,农活干不成,收入无来源,依靠儿女赡养。调研中我们得知,老区村一个正常老人,月基本生活费在300元左右就够用了,可是有个别儿女自身生活都难以为继,儿女有孝心、无能力,建议国家对这些生在老区、长在老区、奉献在老区的老人养起来,至少保证这批老人的基本生活费用,对这批老人提供信息,提供技能都不好使,只能靠国家的转移支付和儿女赡养实现脱贫,对此形成政策规定,越早越好,因为这批老人等不了。
      7.对战斗在扶贫一线农村基层干部在待遇上增加。省老促会姚高宽副会长来我县视查调研时,他很关注村干部的待遇问题。农村基层干部只是发一些误工补助,支村为主干,一年下来就是一万多块钱,是地方财政拨付,副职和会计是村统筹,钱就更少了。村干部也有一家人要吃要喝要穿,难免因为自家的事而耽误村里的事,因此建议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把村主干纳为事业参公编制,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村里的工作上,一心一意为脱贫攻坚做好服务。
       8.强化顶层设计、谋划,扼住返贫的致命点,调研进行完后,我们认真总结了调研成果,参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发现老区村贫困原因集中在“大病”、“大学”、“娶媳妇买房上”,老区村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非常勤奋,即使没有任何技能,干一天苦力活,一个男人也能挣一百多,一个妇女也能挣七八十块钱,只要不懒,生活不成问题,但是如果家里有人患大病,孩子上大学,孩子娶媳妇,要房要车,该问题的发生极有可能成为新的贫困户。要斩断贫困源头,扼住返贫点,国家高层应在源头治理上制定政策,一是无论哪级医院,医护人员都不能“效益挂钩,分利提成”,二是禁止向农村大学收取高额学费;三是打击买卖婚姻;四是抑制房价暴涨,相信从源头上着手,脱贫成果会更加显著。
       特此报告
      2020年9月

 
 


责任编辑:李琰宇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