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调研 >

代县老促会对革命老区攻坚脱贫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调研与建议

2020-09-19 10:11 红色山西网
为了贯彻落实省老促会《关于做好革命老区攻坚脱贫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了解、准确把握近五年来代县举全县之力大规模开展的脱贫攻坚行动情况,县老促会分成二个调研组,于7月上中旬,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现场观摩、入户走访、统计分析、集中研讨等形式,展开了代县革命老区攻坚脱贫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调研活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尚存问题,为后续提升扶贫成果、破解返贫致贫风险,寻找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深化产业扶贫措施

提高带贫减贫效果

——代县老促会对革命老区攻坚脱贫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调研与建议
 

 

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代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山西省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辖7镇4乡1个居民办事处308个行政村,其中“五类”老区村38个,村民9246户21475人。全县贫困村236个,其中,“五类”老区贫困村29个。2019年底,累计退出贫困村236个,其中29个老区贫困村也全部完成退出。剩余贫困人口210户412人。其中老区村贫困人口17户31人,占全县尚存贫困户的8%。贫困村退出率100%,贫困发生率降为0.26%。今年2月,省政府已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
五年来,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总揽全局,制定了《代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规章制度。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履职尽责第一要务、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机遇、惠及百姓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尽锐出战、攻城拔寨,圆满完成了全县脱贫攻坚任务。聚焦脱贫摘帽奋斗全过程,主要是在构建“七大”攻坚体系上下足了功夫:一是构建了三级联动责任体系;二是构建了精准脱贫政策体系;三是构建了党建引领脱贫体系;四是构建了扶志扶智激励体系;五是构建了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六是构建了动态调整管理体系;七是构建了全方位督战考核体系。
 
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不足或短板
 
1.部分乡村干部产生了松劲懈怠,喘息歇脚的思想。脱贫攻坚以来“五加二、白加黑”,连续数月节假日、双休日不休息,成为基层工作的常态。繁重的脱贫任务,不断加码的问责力度,使乡村干部心里负担很大,常常疲于应付。当攻城拔寨多年终于取得战果,主要脱贫任务已经完成,特别是年底剩余的少部分贫困户也将出列的情况下,一些干部在欣喜之余,表现出了疲惫之情、怠战之意。行百里者半九十,收官之际,此种情形若有蔓延,势必影响脱贫攻坚成色,影响乡村振兴起步。
2.个别脱贫村干部和群众主动性、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一是部分贫困村在村务农多为老人、妇女,普遍存在缺乏技能、资金,生产要素不全,发展潜力不大的问题。二是通过几年扶贫,一部分人滋生了“占便宜”思想。个别贫困户认为国家对他们的支持政策是理所当然的事,便宜不占白不占,不想丢掉优惠。三是部分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形不成积极向上氛围,贫困群众缺乏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思想动力。
3.部分脱贫产业基础不牢,贫困人口存在潜在返贫风险。代县在扶贫产业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仅2019年县财政投入高达20056万元,今年已安排16799万元,加上企业和社会投资数额巨大。部分乡村主导建设的企业,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考察、论证不够到位,存在着诸多先天不足或隐患。一是部分扶贫项目过度依赖乡村干部、扶贫干部及其人脉资源,一些扶贫企业产品主要依靠政府采购和人情认购,企业管理、市场培育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扶贫产业同质化严重,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产业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足,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三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战略的开展虽然可以加强特色产业的集聚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但因规模小缺乏龙头带动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四是传统优势产业开发不够,没有凸显出应有的长效帮扶效应。特别是具有深厚基础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特优势的特色种植业,扶贫资金投入较少,开发力度不够。
4.脱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多年来实行二元体制,城市和农村投入的不平等,致使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性基础设施设计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维护保养不足运行能力差,对农村发展支撑力脆弱;服务性基础设施有的年久失修、有的刚刚起步,不完善不配套普遍存在,执行力孱弱;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维修不及时不到位,社会承载力、安全保障力薄弱。二是注重短期效益,轻视长期效益。政府和村委会注重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没有形成长期维护保养习惯或机制。垃圾处理和农业污染治理等没有真正提上日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有待大力推进。这些问题经过精准扶贫得到了初步缓解,但仍不能适应乡村全面振兴的需求。
5.老区贫困村处于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全县38个“五类”老区村29个在山区,尽管脱贫攻坚中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但相对于条件好的地区发展上仍然差距不小。一是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较差,巩固不易;二是受限于地理、气候条件,传统农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调整产业结构不易,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三是村里常住人口老弱病残居多,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
6.扶贫攻坚中出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次扶贫攻坚行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好多智慧解决方案,创造了人类扶贫史上最好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帮扶政策对贫困村的针对性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矛盾,某些方面出现了村与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二是帮扶政策对贫困户的特惠性与村民普惠性之间不协调,产生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隔阂。三是由于帮扶政策具有显著的福利特征,经多项累积,“输血式”帮扶,使个别贫困户产生了严重依赖心理,形成了“越贫越好,越能受益”的认识偏差,对于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实现长效脱贫目标,阻碍作用很大。这些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目前尚处于隐形阶段,应及时采取措施。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建议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主要目标是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为接下来实施乡村振兴筑牢基础。具体任务是:实现剩余脱贫户脱贫的同时,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1.进一步深化产业扶贫措施,提高带贫减贫效果。要充分认识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作用和主导作用。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新机制,巩固和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成果,构建“带得稳”“带得准”的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新机制,提高产业扶贫质量。建议:一是扶贫产业项目要引入市场规则,按市场规律办事。初期阶段在具体事项上可以扶一把、管一程,让其逐步融入市场。二是强化代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具有独特优势产业和品牌上下功夫,如黄酒产业、名优中药材产业和半坡地区干果业。对这些优势产业要拓展开发思路,出台扶助政策,一以贯之地长期扶持。三是充分利用好代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方式、模式,用好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资金,响雷重锤大手笔地打造阳明堡飞机场和雁门关伏击战红色旅游景点。围绕代县主要旅游景点和人文历史资源两大主线,打造具有独创优势和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四是加强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建设。明确产业扶贫带贫主体、范围,督促履行义务;将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利益联结工作做细做实,贯穿于产业扶贫全过程;将带贫主体承担的产业扶贫项目,列入扶贫项目库,资金上倾斜、管理上规范、履行义务上约束。五是继续关注和重点扶持扶贫移民工作,在政策、资金、项目等多方面投入,做到“送上马,扶一程”行稳行远。
2.进一步防范化解扶贫领域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做足脱贫成色。能否做好化解扶贫领域风险和隐患工作,事关扶贫成果能否持续生效,事关脱贫群众生活水平能否稳步提升。一是要聚焦产业扶贫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风险、扶贫小额信贷坏账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扶贫资金流失风险、脱贫不稳返贫风险、贫与非贫“悬崖效应”引发社会风险、涉贫事件舆情风险、政策养懒汉道德风险等各类风险,针对性地制定好《代县扶贫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方案》。二是着力开展排查工作,县、乡、村各自要用不同的网络方式进行排查,掌握真实可靠情况,夯实防风险除隐患基础。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措施。对照风险隐患排查反馈情况,制定风险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能立即处置的要立整立改,对不能及时解决和需要长期督办的风险隐患问题,要分阶段盯住解决,对涉及面广或不能处置的风险隐患问题,县里要召集会议专项研究。四是对严重影响脱贫村扶贫成果的公共服务类突发事件,要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对发病等突发因素意外返贫的人和户,要及时纳入跟踪和监测名单,一旦发现及时解决。 
3.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衔接工作,做到科学性、有效性的有机统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的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将由集中作战转向常态化推进。为此,要分析农村工作的阶段性新特征,在政策供给上紧跟形势,工作措施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一是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过程中,采用的脱贫攻坚系列政策和工作机制逐项梳理,有些政策和工作协调机制可以共享,有些需要重新认定,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该新出台的出台。二是科学编制“十四五”扶贫规划,积极探索解决相对贫困和乡村振兴同步展开的有效途径。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改革上下功夫,走出一条共同富裕之路。三是要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研究下一步工作特点工作需要,制定适应新特征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四是要尽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可持续性,稳步推进特惠政策向普惠政策的转变。
4.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积极向上工作合力。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贫困乡村走向富裕道路最重要的保证。一是建设好村党支部,使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要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二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问题。三是要继续推行“五级书记”一起抓经验,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5.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条件改善力度,在政策、资金投入上持续发力。近年,全县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达到了脱贫摘帽要求标准,但仍需持续加大改善力度。目标是: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一是继续推进“村村通”硬化路建设,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有条件的地方先试先行将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是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三是切实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在乡村学校软硬件、农村教师质量,村级卫生所设施条件、村医务人员素质,农村市场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着力提高。四是鼓励推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五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在逐年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研究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机制。
6.进一步整改扶贫领域中央、省巡视提出的问题,盯住深层次问题一抓到底。几年来,代县全面梳理整改了2016年以来各类反馈问题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特别是对中央、省委巡视反馈的问题,实行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实现了全面起底、静态清零。但一些需要长时间解决的问题、深层次问题和条件不成熟尚未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常抓不懈,才能落实落地。建议:一是县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班子不能散、工作不能停、责任不能减,运转方式、机制不能变,一抓到底。二是再次组织“回头看”,不断深入和巩固整改成果。对需要长期整改的,要加强督促指导和跟踪问效。对一些深层次问题要敢于揭疤疗伤,勇于承担风险,要一抓到底,直至解决。特别是扶贫企业后续生存、达效问题和返贫风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7.进一步加大对县乡革命老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推动引资上项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持续在破解区域发展瓶颈、解决民生领域突出困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下功夫,推动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扶持老区发展。在规划引导和重大项目建设上,向革命老区倾斜;加大对老区的资金投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区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范围。二是实施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促进干部人才交流和对口帮扶。建立省、市、县对口帮扶贫困老区的工作机制;三是各级老促会,要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把弘扬革命传统、建设和保护红色基地当作重要任务来抓,积极争取资金,积极引资上项,保护性开发建设红色革命景点或遗址遗存,让红色旅游成为老区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山西老区开发》编发)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