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调研 >

临县老促会关于《革命老区攻坚脱贫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2020-09-19 09:49 红色山西网
临 县 老 促 会
       关于《革命老区攻坚脱贫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2020年7号文件,关于做好《革命老区攻坚脱贫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调研的通知下发后,临县老促会于6月19日,召开全体常务理事会议,安排部署调研工作。临县老促会会长渠文明亲自主持会议,传达了省老促会会议精神,全文学习讲解了山西省老促会2020年7号文件,详细讲解了调研的主要内容,说明了几种表格的填写办法,强调了方法和要求。
       根据省老促会的要求,会议决定,8个工作委员会调查8个乡镇、9个村,每村入户调查15户,共135户。农工委调查两个村,其余工作委员会各调查一个村,要求8月底完成任务,写出调查报告。
       会议之后各工作委员会纷纷组织人员下乡,近的骑车、座公交,远的派车调研,截至8月底,各工作委员会的调研任务全部完成,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所辖23个乡镇,631个行政村,农户总数247559户,总人口660668,其中城镇居民113467人,农村居民547201人,国土总面积2976.4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03054.9公顷,基本农田1045155亩,土地流转202419亩,主要作物面积82842.1公顷,其中粮食作物77837.8公顷,经济作物5004.3公顷,国内生产总值88.97亿元,其中一产8.42亿元,占9.5%,二产39.83亿元,占44.8%,三产40.72亿元,占4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3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245元,工资性收入3131元,转移性收入1870元,财产性收入17元。
       农村居民人口数547201人,其中,非贫困户人数33965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207549人,其中贫困人口中返贫风险户人口4147人,边缘人口中致贫风险户人口数5018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住房安全保障情况,危房改造率100%,住房安全率100%,道路设施,通村公路里程2470公里,通公交车里程108公里,饮水安全饮水质量安全率100%,饮水安全保证率100%,卫生厕所改造率16%,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100%。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产业扶贫
       临县有一个坚强团结的县委政府班子,脱贫摘帽后,把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临县是一个大县、穷县,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脱贫攻坚必须重点抓好产业扶贫,脱贫后解决相对贫困仍然要抓住产业扶贫不放松。这是一项根本之策。临县将“实现产业扶贫促增收,产业扶贫全覆盖作为主要任务和得力措施来抓”。
      首先抓巩固提升。继续实施“3N35”产业发展计划。实施红枣核桃提质增效22万亩,推广红枣保险15万亩,打造8—10个集中连片示范园,建立谷子基地5万亩,肾型大豆基地5万亩,高粱基地2万亩,马铃薯基地5万亩,发展食用菌2000万棒;完成5000头生猪扩繁场建设,配套发展1000头标准化育肥场50个,发展存栏3000只湖羊养殖园2-3个,存栏300-500只湖羊养殖场10个,发展蛋鸡养殖240万只,新建30个年出栏总量200万只,肉鸭的养殖园区,力争贫困人口人均1头猪,两只羊,10只鸡,10只鸭。巩固提升10户龙头企业带动,100个基地覆盖,1000个合作社支撑的产业扶贫格局。为脱贫后的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这就抓住了龙头,解决了主要问题。
        2、发展特色产业,解决相对贫困
       ①香菇种植
       临县从2014年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将“小香菇做成了大产业”。目前,全县有12个乡镇42个村,45个专业合作社,3000多贫困户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全县范围内,香菇基地种植面积达到560多亩,年生产菌棒1000多万棒,年产鲜菇700多万公斤,年产值7200万元,成为山西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
        ②枣芽茶生产
       临县红枣栽培已有3000多年历史,全县现有枣树面积82万亩,为全国之最,涉及37万枣农。近年来,由于红枣价格疲软,影响群众脱贫致富,临县龙头企业阳府井集团为了解决临县脱贫攻坚和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花巨资开发出了茗玥枣芽茶,提升了枣农种植枣树的积极性,助力临县红枣保卫战。据调查,一个农户普通劳力,采摘枣芽,一天可收入100多元,助力脱贫攻坚,该茶叶经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与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权威检测,质量上乘。该企业已经建成3个粗加工车间,一个精加工车间,可以大规模生产,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20年已建成10万亩采摘基地,将出口日本。有的枣农可收入6000多元,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还规划到石楼、柳林建场,可带动30万枣农增收,使临县红枣这一支柱产业再现光辉。
        ③光伏扶贫
       临县是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临县把光伏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投入12.4亿元,建成总规模197.02兆瓦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涉及246个贫困村,这些项目一并网发电每年可收入1.7亿元,每个贫困村年均收益20万元。据测算,该项目每年可为临县带来收益2000万元,每年从收益中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帮扶1000户贫困户,户均可增长3000元。
        3、流转土地,发展种养加合作社
       临县现已发展种养加合作社1060个、基地160个。流转土地2024.9亩。
       据李家坡底村调查,流转土地200亩,建了香菇厂,涉及132户,平地流转每亩每年1000元,坡地500元,流转土地的贫困户还可入股,并参加劳动增加收入,为10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每年合作社还上交集体6-12万元,园区每年发工资上百万元,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据青凉寺乡调查,东江核桃专业合作社,2013年成立,承包集体500余亩,2012年又流转荒山1000余亩,整出标准农田800亩,全部栽植优质核桃2万余株,吸纳村里贫困户30户,参加劳动,每个贫困户在合作社每年劳务收入8000元以上,为脱贫摘帽做出了贡献,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走出了新路。
       曲峪村是临县最早建立党支部的村,全村1090人,贫困人口412人,该村是著名的红枣产地,2018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成立了147户农民参与的“吕梁曲峪美丽乡村田园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出一条有机蔬菜种植+林下柴鸡养殖+肉牛养殖+蚯蚓养殖+黄河鲤鱼养殖一条龙产业链,其中20亩蔬菜园已建成,去年已上市。20亩枣林下养鸡场也已建成,引进华北柴鸡5000只,去年8月已开始产蛋,供应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牛品种为西蒙塔尔,已经买回27头,赶明年达40头,蚯蚓养殖和肉牛柴鸡为配套产业。据测算,公司正常盈利后,全村人均收入可达6500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50个。
       三交镇罗家山村红枣专业合作社创新模式,他们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份、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现在96%的枣农已经加入合作社变成股东。他们分设了“种养管护队、植树造林队、基建工程队、农产品加工队、休闲农业开发中心”四队一中心。聘请专家规划,改造拓宽公路3.6公里。2018年共投工6000余个,社员出工收益47万余元,人均收益8000余元。2019年投工3000余个,收入26万元。2019年吕梁市委将罗家山的探索总结为“党建引领,能人带路,村民主体,共同富裕”的罗家山模式。他们的事迹被《人民日报》以题为“心热了,劲头就足了”予以报道。
        4、易地搬迁扶贫
       临县易地扶贫搬迁2.77万人,已经全部入住,本着“搬的出,稳的住,能致富”的宗指,配套建成扶贫车间4个、电商创业园1个、农业园区5个,完成旧村拆除82个。现在柏林苑、湫水文峰苑两座学校已经招生开学,两座幼儿园正在筹建中,搬出来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子女可以就近上学,贫困户乐的眉开眼笑。
        5、植树造林生态扶贫
       临县实施退耕还林5.2万亩,补植补造20万亩,选聘贫困户护林员2145人,兑现退耕还林补助1.6亿元,护林员人均工资6000元。省林业厅正在准备召开现场会。
       另外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2020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来临县调研,对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给予充分肯定。2月27日,经省政府批准,临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脱贫摘帽。临县疫情防控措施得力,没有出现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
        三、存在问题
         1、临县是深度贫困县,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整体脱贫了,但是遇到今年的疫情和灾情,部分人返贫的危险性还是存在的。
         2、有一些产业看似收了,但全凭政策支撑,比如香菇种植,建厂生产,国家补助,每年都有补助款,生产开始每棒又有补助,若政策一旦退出,推向市场,很难维持。
         3、教育方面。撤并太多,比如青凉寺、梁家会两个乡镇原来都有中学、小学很多,现石撤并以后,两个乡镇只留一座小学,孩子们进城求学,加大了群众的负担。最令人痛心的是100多岁的老红军王定国捐助10万元修起来的后甘泉村小学,宽敞明亮,也眼睁睁地任其倒闭。
          4、卫生方面。县级医院扩容,把乡镇卫生院的好多医生抽调回来,有的乡镇医院出现了一医难求的局面。
          5、因病致贫这还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没有劳力,不能挣钱,脱贫以后返贫的风险大。
          6、临县号称有三条铁路,但仅有白文还有客运,瓦日铁路有少量运煤车,客运迟迟未开,其他货运也没有开。如果开了,南方的水果、货物方便运输,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惠及乡亲,临县有66万多人口,原来跑太原班车有100多辆,开通客运可缓解公路运输压力,降低票价,方便群众出行。
         四、几条思路
          1、汇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乡贤是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被本地民众所敬重的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贡献力量的人,称为乡贤,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乡贤文化,积极发挥乡贤的独特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的传承乡村文化,弥补乡村振兴中人才空心化的缺点,而且对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完善治理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建设全县寻找新乡贤、培育新乡贤、重点寻找有奉献精神,对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带动力,引领力的好人、贤人,用他们的高尚品德,勤奋敬业,知识技能带动乡领,促进乡村发展,助力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振兴乡村。
         2、发展巩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解决相对贫困助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促进农民增收、共同富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小、质量差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合作社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发展质量、规范水平、人才队伍、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建议县委、县政府依法落实监管,夯实发展基础。确定一名领导负责专业合作社工作,定期组织有关部门依法监督检查,树立一批榜样,提升一批质量,注销一批“空壳社”,查处一批问题。树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好形象,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壮大集体经济使农民共同富裕,使相对贫困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3、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劳务输出每年多达10万多人,提升技能是当务之急。农业生产随着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新技能,外出打工同样要技术支撑,否则只能做一些苦力活,收入微薄。虽然我县护工培训和驾驶员培训达到1.2万人次,但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加大教育力度,特别是农民持能培训力度,使农民成为新一代掌握技术的新农民。比如香菇生产,菌种要求纯净,一旦污染,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不能增收,建议加强技术培训。
         4、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民的庭院经济和五小产业,比如种植药材、种植西红柿、豆角等同样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老少都能完成,对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有所帮助。
         5、修复中央后委在临县遗址,建立中央后委纪念馆,加大革命遗址保护恢复力度。
       临县红色资源较为丰富,有毛泽东东渡黄河渡口,有中央后委旧址,中央西北局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陕某宁晋绥联防军旧址,以及中央军委各部委局旧址50余处。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临县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留下了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播撒了薪火相传的红色种子,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我们要从挖掘保护和宣传红色资源入手,充分发挥存史资政功能,发挥和抢救濒临消失的珍贵资料,进一步展示临县在革命战争年代中的重要历史。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恢复、利用,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修复、保护革命遗址,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形成红色旅游线路。目前,县委、县政府决定中央后委及后委所属机械旧址48个革命老区村竖立标致碑,以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建议加大碛口风景区的建设,带动红色旅游发展,现在一部分老区村,比如孙家沟、青塘等村已经对革命遗址进行了修复利用,带了一个好头,全县应当效仿。
        专此报告
 
 
                                2020年9月18日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