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资讯 > 热点 >

红色记忆(浮山县革命老区重点村简介)

2021-04-26 16:50 红色山西网

浮山县寨圪塔乡岔上村
一一邓小平政委亲自指挥的
“4.15”反顽战役指挥部驻地

  1942年1月中旬,日军在同蒲路沿线集结兵力,以41师团为主,辅之于阎36师一部,共约7000余人,向青城县(今属浮山县)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扫荡”。阎61军调集其所部接管了日军“扫荡”过的四十里岭及佛庙岭以西大部地区,浮山、青城两县抗日政权几乎被摧毁殆尽。村、闾以上干部被杀害甚多,青城县游击队和公安局也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同志率部从沁水来到浮山县岔上村,与薄一波、陈赓等同志亲自指挥了一次著名的反顽战役,史称“4.15”战役。

  在邓小平政委的亲自部署指挥下,八路军129师共出动4个旅10个团,总兵力两万余人。于4月14日下午3时,从沁河沿岸的界村、郎寨等地出发,急行军70余公里,到达预定出击地点。以陈锡联、谢富治率385旅、决一旅25团为右纵队,以李聚奎、刘忠、周希汉率386旅772团、16团、决一旅38团及212旅为左纵队。在青城、浮山两县南北长达60公里的战线上,分两个战场,于4月15日拂晓同时对阎69师和46、48师发起全线反击。指挥部就设在岔上村。

  青城方面在右纵队的猛烈攻击下,仅用4个多小时,便摧毁了阎军团以下指挥机构,攻克天坛山、米家垣、大圪塔山等阵地,敌大部官兵被俘,至上午10时战斗即告结束。

  浮山方面左纵队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连克茶坊、杨家掌、李家堡、胡子岭等据点,全歼敌204团,团长被击毙。至上午12时,战斗结束。

  此役,我共毙伤阎军392人,生俘65人,缴获轻重机枪48挺、步枪350余支。

乔秦剪纸作品(东方巨龙百年腾飞一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周年)

  战斗结束后,阎61军军长梁培璜向八路军致信求和。但在谈判即将结束时,却出尔反尔暗自组织4个团的兵力,于6月20日再次向驻浮八路军54团及县游击队发起进攻。但在八路军的有力还击下,很快被击退。7月21日夜,阎军全部撤退到汾河以西地区。


浮山县天坛镇西关村
一一红军佯攻浮山城指挥部所在地、
浮山县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浮山县特别支部)诞生地

 

东方巨龙百年腾飞一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周年。(浮山.乔秦)


红军佯攻浮山城

        1935 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绥远等省、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1936 年 2 月 20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突破阎锡山千里防线,渡河东征来到山西。3 月中旬红一军团沿同蒲线挥师南下,活动于汾河、同蒲路以东的安泽、浮山一带筹款、扩军,组织地方游击队,创立苏维埃政权,播撒革命火种。为牵制临汾之敌,掩护主力活动,派偏师发起佯攻浮山县城战斗。指挥部设在浮山县城西关村姚家大院。

        早在 1929 至 1931年间,浮山籍最早的共产党员张德含即回乡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红军渡河东征、挥师南下直逼临汾的消息,使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翘首以待。然而却使浮山那些平日耀武扬威、欺压百姓的军政要员闻讯丧胆,惶惶不可终日。国民党浮山县县长冯建坤任命“防共保卫团”营长张佳春为守城总指挥,勒令正在集训的全县四个区“防共保卫连”急速进城固守,又强征农民用装满沙土的麻袋屯封了县城西门、北门、南门,东门也备好了所用器材。并抽调部分警力到浮山与临汾交界的韩村、马台一带巡逻侦察,派遣一个警察班驻防浮山与洪洞交界的杨村河、把守浮山北大门。

        3 月 28 日早晨,派往浮山的偏师红一军团 4 师 11 团 4 营(营长蔡爱卿,即抗日时期转战浮山的八路军 38 团团长)100 多人,在师政委彭雪枫率领下,从洪洞驻地出发,经曲亭、大阳于当日下午抵达与浮山城隔沟相望的北西河村,留下警戒部队后,大队急速向县城推进。先头部队翻越河谷时,遭遇到姜安邦等 7 名伪警察顽强抵抗,双方接火,伪巡警郭柏山被击毙,4 人被俘,只有关成、金弹绕道逃走。下午 5 时左右,红军到达浮山县城西关村姚家大院和三官庙,夜幕降临后潜入西门城楼北侧。为避免阎锡山派来的军官强驱壮丁做炮灰,彭政委决定当晚对城池实施佯攻,给阎锡山“防共保卫团”以军事压力,逼其当局捐集抗日费用。半夜时分,佯攻开始,先以猛烈的枪弹向城头射击,诱敌还击,消耗其弹药。当城头还击的枪弹声渐渐稀落下来后,红军接着又是一阵猛打,同时阵地上响起一片喊杀声。然而得到的回应却是煤油桶内燃放的鞭炮声。城头守防的几十支步枪仅有的子弹已耗用殆尽,手榴弹也因受潮多有不炸,装有炸药的生铁壶,虽然威力不小,然而数量有限,急得团团转的守城总指挥张桂春,只得推出铁砂弹都打不出的榆木炮虚张声势。红军见状,决定再加大军事压力,命令登城部队火速运动到城墙跟架起云梯佯作登城。此时,一红军战士被城头掷下的手榴弹炸伤,光荣辆牲(尸体用棺木装殓后葬于西门外刘某背后地珑下)。看到牺牲的战友,一时阵地上为战友报仇的喊杀声响成一片,愤怒的枪弹一齐向城头射去,几个战士奋不顾身,冲到云梯前,欲登城杀敌。已失去战斗力的敌人,看到红军凌厉攻势,吓得乱作一团。亲临现场指挥的彭政委考虑到已达到给敌以强大军事压力的预期目的,继续攻击城池必破无疑。为不伤及无辜,当机立断、命令停止战斗,改用政治攻势。第二天早上,红军向城内守军喊话,提出不攻占县城的条件。吓破胆的敌总指挥张桂春正在城头发愁,听到红军喊话为之一震,忙派胆大的壮丁作商谈代表。红军搬来一方桌放在城外高地上,还把俘虏的四名警察带来。一名操山东口音的连指导员站在上面向城内喊话说:“我们红军北上继而东征是为了抗日救国。国民党连年内战,五次围剿,长征路上围追堵截,妄图消灭红军。但红军是消灭不了的,因为我们是抗日的军队,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军队。守城的壮丁们,我们停止攻城,就是为了实现我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现在大敌当前,我们应共赴国难,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最后指着被俘的四名警察说:“你们千万别相信阎锡山散布的共党杀人如割草的鬼话。”警察走上前面带笑容地说:“红军对我们很好,还给我们包扎了伤口。”随后红军当场释放他们回城。红军喊话的消息传出,浮山县有名的爱国绅士乔本情心情十分激动,认识到红军到浮山不是攻城占地,而是为了宣传抗日,筹措抗日军费。于是便同几个绅商头面人物牵头,通知各大商家,富户捐赠现洋、布匹等物资到公安局广场,交给红军,同时派代表向县长通报。此时,红军在西门外指挥部的电话与县政府电话接通,令县长冯建坤打开城门谈判。冯建坤吓得魂不附体,一句话也说不成,叫身旁的宋科长回答说:打开城门县长一人做不了主,待商量后再回复,捐助的钱物已备好,立即送到。通话后,县长让宋科长协同绅商处理捐助之事。富有官场经验的宋科长,从商家小伙计中推选出永常德店铺的小伙计,把收集到的银元、布匹等物资用绳索从城墙上吊下去交给红军,并要了收条。当天阎锡山派飞机在浮山城上空转了几圈,投了几箱子弹匆匆溜走。

       红军驻西关村期间,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张贴布告,刷写标语,散发《东征宣言》、《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告劳苦大众书》等宣传品,还动员姚家开仓放粮,救济贫苦农民。临走时归还了借用群众的东西,把驻地的院落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红军在浮山县城只待了两天两夜,却因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播下了革命火种,揭开了浮山革命新篇章。3 月 30 日,红军主力攻下襄陵城,佯攻浮山县城的红一军团 4 师 11 团 4 营完成了牵制临汾等地敌人任务,奉命由北西河离开浮山,途经大阳西去。

浮山县最早的党组织

        1938年3月,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方便领导工作,中共临汾中心县委撤销后,浮山县党的关系转到中共晋豫冀省委驻沁县办事处。4月沁县办事处派傅贯一和安泽县委书记张潮来浮山联系建立党的组织,遂在浮山西门外(现天坛镇西关村)乔家小旅店成立了浮山最早的党组织一一中共浮山县特别支部,直属沁县办事处,归安泽县委领导。特支实行委员分工负责制,由3人组成,葛莱任书记,盖培机任组织委员,魏克明任宣传委员。

  特支成立后对外不公开,党的活动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进行。党的意图和具体任务通过牺盟会和各救亡团体实施。1938年,特支以牺盟会可以参与监督政府的合法权利,领导全县人民大搞群众运动,与阻止、限制抗日的阅锡山政权组织和封建恶势力展开斗争的同时,很抓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组织委员盖培机刻印了《共产党员读本》小册子,其内容有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党员条件等。组织共产党员和培养成熟的入党对象秘密学习。至1939年1月特支先后在县牺盟会和各救亡团体、自卫剧团发展的党员有:卫锋(卫进オ)、张之源(1941年牺牲)、张逢义、柏生祥(1940年1月牺牲)、王德高、柏青松、庞立明、张殿武、柏茂寿、张宝玉、王增祥、梁生义、尹大权、张连甲、齐宝庆、吕永祯(后脱党)等,还有从外地转来的党员程延义(牺盟会特派员)、武志城(抗日政府县长)等,并在自卫剧团、县农救会中成立了党小组。1938年8月沁县办事处改为中共太岳特委,中共浮山县特别支部直属太岳特委领导。1939年2月浮山沦陷后,特支书记葛莱带领游击小组与日军战斗中被俘,宣传委员魏克明于1938年8月调离。特支只剩下组织委员盖培机一个负责人,继续坚持工作,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坚持斗争。1939年4月,中共太岳地委(由特委改称)组建了中共浮山县委。从此中共浮山特别支部完成了历史使命,浮山党的组织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附录一:浮山县最早的共产党张德含传略

         张德含(1907 -1964),原名张简古,北王乡南霍村人,他禀性耿直,爱憎分明。少时受父张共沂开明思想的影响,喜读诗书,力求上进,1924 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六师。

        在六师,德含结识了一些共产党人和进步学生,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并投身到大革命的激流中。1927 年太原学生发起反对苛捐杂税的罢考运动,德含全力投入。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临汾地委候补委员,在学生中宣传北伐的胜利,组织学生参加实际斗争。德含同进步青年创办了《民众先声》刊物,进行散发、制造舆论。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山西也开始清党清校,德含被学校开除。7月,德含在向陕西转移的途中至永和县被捕,次年转解山西特别法庭,羁押于随军看守所。在狱中,虽经阎军多次审讯,但证据不足,于 1928 年秋具保释放。

         出狱后,德含与组织失去联系,多方寻找未果。返乡后,以教书为名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德含为尽快找到党组织重返六中。“九·一八事变”不久,他以临汾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山西省各界抗日救国支援代表会。期间,在山西特委解俊义的证明下恢复党籍,任省委直属特支书记、省委交通员。德含做交通工作,经常往返于太原、北京、天津等交通干线上,几次引起特务的注意,但都被他巧妙地摆脱了。1933 年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德含再次被阎军逮捕,判刑5年。1936 年释放恢复组织关系,经薄一波推荐任赵城县牺牲救国同盟会特派员。12月调介休县抗日政府任县长。1937年介休沦陷,德含带领县政府及各抗日救亡团体,深入农村,组织民兵和介休自卫队,以绵山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44 年德含被调入山西省的第三专署刑法科,曾任太岳区第一专署、第九专署公安督察处督察长,行署公安分局局长,四地委社会部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公安学院副院长。1958年任山西省委统战部部长、山西省政协副主席。1959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64 年德含因病逝世,享年 57 岁。

浮山县老促会在西关村召开座谈会

 

附录二:浮山县第一个党组织一一中共浮山县特别支部书记葛莱传略

        葛莱,男,汉族,四川省酉阳县人,1913年5月生, 1936年参加革命, 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37年10月,以浮山县人民武装自卫队总队长的身份到浮山开展工作

        1937年10月,以浮山县人民武装自卫队总队长的身份到浮山开展工作。1938年1月至1938年秋,兼任自卫队指导员。期间,在发动群众抗日救亡、组建抗日武装的同时,秘密发展了浮山县第一批共产党员。并于1938年4月创建了浮山县第一个党组织一一中共浮山县特别支部,任特支书记。后任牺盟浮山分会特派员。1940年1月调离浮山。先后任中共太岳二地委党校书记、地委组织部组织科长,中共安泽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岳北地委委员、地委宣传部部长。全国解放后先后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顾问组长,省直机关党委副书记、书记,省委党校副校长、副书记,华北人民大学筹建负责人,山西省哲学科学研究所所长,省直机关“五七”干校校长,山西省图书馆名誉馆长。1982年离休。1989年8月14日在太原病故。

 

 

附录三:浮山县最早的党组织一一中共浮山县特支组织委员盖培机烈士传略

       盖培机同志(1919-1939),出生于浮山县张庄乡南西河村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盖辅清是一位旧警官,思想进步,为人正直,对孩子们要求很严,一心想让他们读书成才,将来报效国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培机7岁入学读书。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历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深受同学们钦佩。

       1929年盖培机高小毕业后,因时值灾年,收成不好,后经亲友介绍,远离家乡,来到新绛县雍裕纺织厂做工。在工厂期间,每天劳动时间竟达13小时以上,劳动条件十分恶劣。整天机声隆隆,棉絮飞舞。他亲眼目睹了不少工人因呼吸道、肠胃感染而患病。医疗条件极差,时有病死者。几年来的悲惨遭遇,严酷的社会现实,使他逐渐觉悟起来。同时由于不断接触进步工人,加之又读了不少进步书刊,使他初步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对资本家剥削工人、富人压迫穷人有了新的认识。后来便与工厂进步工人一起,同资本家开展了一场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斗争。通过斗争,工人们的劳动条件有所改善,也提高了工人们的觉悟,使培机本人受到了很好的锻炼。

        抗日战争爆发后,工厂停工关闭,培机怀着满腔惠愤,回到家乡,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斗争中。

       1937年7月,魏克明同志受山西牺盟总会派遣到洋山任牺盟特派员,组建牺盟浮山县分会。盖培机是首批参加筹办浮山县分会的爱国青年之一。在魏克明的带领下,深入到县城附近各村庄开展活动,一面积极发展牺盟会员,一面在广大群众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经过一段努力,牺盟浮山县分会于同年7月28日正式成立。会场上群情激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牺牲救国同盟会万岁”的口号响彻云霄。会后,培机同志深入一区,组建区、编村牺盟组织。先后成立农、青、妇各救会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1937 年 10月,中共山西省临时工委通过山西牺盟总了工会派共产党员葛莱到浮山,组建人民武装,秘密建立党组织。通过工作考验,看到培机思想进步革命意志坚定,不久就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人党的浮山中共党员之一。

        1938年4月,中共浮山特别支部成立,葛莱任特支书记,盖培机任特支组织委员,魏克明任特支宣传委员。在上级党的领导下,秘密从事党的工作,迅速开展革命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为党工作,先后深人牺盟会、自卫队、话剧团中积极慎重地发展进步青年人党,经他介绍人党的有卫锋、张逢义、秦学圣、秦宗汤等十几名党员,并帮助建立了自卫话剧团党小组。到1939年底全县已发展百余名党员,同时在河底、焦家河、臣南河、岗头、大麻圪塔、西坪等地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

        1938 年8 月,特支宣传委员魏克明调离浮山。1939年2 月18 日,日军侵占了浮山。在对敌斗争中,中共特支书记葛莱不幸被捕。浮山特别支部就剩下盖培机一个人了。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工作开展相当艰难,并且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面对残酷的斗争环境,把一切置之度外,主动挑起特支的工作重担,继续努力开展党的工作,带领党员和广大群众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地斗争。

        同年4月,中共太岳特委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及时成立了中共浮山县委,洛英任县委书记,郑明负责组织工作,盖培机负责宣传工作。这时日军在县城及一些较大的村庄建立了军事据点,并开始频繁扫荡。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白色恐怖下,培机在县委领导下,多次深入敌我交错地区组织和发动群众,白天开展反扫荡的宣传活动,晚上加班加点刻印抗日文件和宣传材料。抗日前线的胜利消息是他刻印成《号外》散发到全县的;毛主席《论持久战》和中共中央《抗日十大纲领》是他编排刻印按期出版的;牺盟会的机报--《警钟》是他编排刻印按期出版的。在当时极端艰难的环境中,缺少宣传经费,他便回家与老母商量,把家中老黄牛卖掉做宣传经费;没有油墨,他从老乡烟筒里掏出烟灰加上松香自己熬制;没有铁笔,就用缝衣机针代替;他还自制蜡纸。为了搞好工作,练就了过硬的刻印本领,并采用了红、蓝、黑3色套印的办法,使印刷品美观大方,颇受同志们欢迎。盖培机同志工作上严肃认真,生活上活泼朴素。他会讲故事,说笑话,还善于唱歌,吹口琴,每逢开娱乐晚会,他都表演节目,使晚会异常热闹。

        在繁重的工作、艰苦的环境和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他的健康状况受到极大地影响。但他一面同疾病顽强斗争,一面继续忘我工作,直到病危,还牵挂着党的工作。1939年农历11月16日,病逝于浮山玉石坡村,年仅23岁。

 

 

浮山县寨圪塔乡高家庄村

一一最早的中共浮山县委诞生地



中共浮山县最早的县委1939年4月成立于岭东高家庄(现寨圪塔乡高家庄村),至1940年1月被国民党浮山县政府破坏,历时不到1年。

1939年2月,中共浮山县特别支部遭到日军破坏后,浮山县抗日救亡活动失去党的领导。中共太岳地委根据浮山在太岳革命根据地所处的重要位置,为了重新恢复与发展浮山县党的组织,于同年4月,决定成立中共浮山县委。任命洛英为县委书记(原名李尔俭,阳城润城镇下庄村人),以八路军浮山工作团团长的身份到浮山开展工作。

        洛英到浮山后,与特支组织委员盖培机取得联系,以组建浮山八路军工作团的名义,挑选了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于4月下旬在岭东高家庄成立了最早的中共浮山县委。县委没有委员,也未设工作机构,实行书记负责制,只有一班工作人员。其人员有随洛英到浮山的郑明(翼城王庄人),负责党内文件保管、负责印刷宣传材料的卫锋,负责县委与地委交通联系的老高(老红军,曾在浮山自卫队工作,至今未査清名字)。还有以张逢义、王德、高生祥、张延平、陈占奎等人组成由张逢义负责的交通警卫班,由张逢义负责。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抗战,浮山沦陷后,八路军、决死队、友军在广大民众的配合下,不断袭击日军,血战天坛山,多次攻城打援,给敌以重创,曾迫其退出浮山城。这时对外绝对保密的中共浮山县委,以八路军工作团公开合法的地位,积极发动群众参战支前,劳军优属,开展对敌斗争。同时,以秘密的方式发展党的组织,通过抗日县政府、牺盟会和各教亡团体贯彻执行党的意图和任务。县长武志诚(共产党员)以合法身份,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领全县抗日工作,牺盟会特派员葛莱(共产党员,于5月份从临汾刘村堡伪军中脱险,回到浮山,继任牺盟会特派员),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牺盟会组织和各救亡团体的职能作用,团结各界人士,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以各种形式,打击侵略者。在工作实践中,洛英、武志诚、葛莱,坚持党的统战原则,精诚团结,运筹大事,采取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相结合方式,步调一致,协同工作,结成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当时浮山人称之为”三巨头”),成为在山西特殊统战形式下形成的,由县委书记领导的,有其实无其名的浮山县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把党的工作,政府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了浮山抗日教亡运动深入开展,出色地完成了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党员人数由2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二是狠抓了宣传舆论,以牺盟会名誉主办的《警钟》报,发挥了唤醒民众、推动抗日的重要作用;三是彻底改造了区村两级政权,使各级政权牢牢掌握在党的领导之下;四是团结各界爱国人士,壮大了党领导下的统战组织;五是完成了太岳区下达的八路军扩军任务;六是揭露了国民党投降、分裂、倒退的阴谋,从思想上组织上做好了扭转时局的准备。

        1936年6月日军扫荡岭东地区时,县委随县政府和各救亡团体转移到浮山东南部山区的西马、赵城、河潞、苏村一带,8月转移到浮北安子村。“十二月事变”期间,在组织党员分散转移过程中,县委书记洛英于1940年1月在柏河村被国民党浮山县公安局抓捕后残遭杀害。同年2月,太岳二地委派秦瀛接任中共浮山县委书记。

县乡领导瞻仰旧址

  1939年4月一一1940年1月,浮山县委隶属中共太岳地委领导,下辖四区区委和大麻圪塔、岗头、县农救会3个党小组,河底、焦家河两个农村党支部。

老促会领导与村干部座谈

 

附录:浮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武志诚(中共党员)传略

        武志诚,洪洞人,中共党员,1939 年初被党组织通过合法途径派往浮山任县长。1940年5月被阎军孙楚部杀害于阳城县秋水河。期间,他完全贯彻执行了党在抗日时期的方针和政策,在浮山县掀起了民众抗日运动的高潮。


 

浮山县北王镇柏河村

一一第一任中共浮山县委书记
洛英烈士殉难地

 

  洛英,原名李尔俭,1920年1月17日出生于阳城县润块镇下庄村一农民家庭。少年聪颖好学。1937年考入太谷铭贤中学高中部。

       “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洛英毅然弃学抗战,任阳城县牺盟会宣传干事、秘书,于当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安泽县委宣传部长。1939年4月,洛英受中共太岳地委委派,以八路军浮山工作团团长身份来到浮山,组建浮山县委,并担任第一任书记。

        时浮邑沦陷,日军盘踞。洛英依靠抗日县政府和各救亡团体,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参军参战,袭击日伪据点,慰问抗日将士。常年衣不解带,足不取履,转于山坡沟岭之间,穿插于日伪分割之地。先后领导改造了区村两级政权,巩固充实了编村抗日游击小组,创建了中共浮山县委,四区区委,河底、焦家河党支部,大麻圪塔、岗头党小组,秘密发展党员80余人。抗日烽火,遍布全县。

        是年岁末,风云突变。阎锡山发动了“12月事变”,次年1月波及浮山。国民党93军俸一中部在虎头岭强行接管浮山抗日县政府,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白色器怖笼罩浮山。洛英临危自若,妥善安排已暴露的共产党员撤离隐蔽,自己同四区区委书记郑明继续坚持在柏寺乡欧家圪塔、尖坪洼一带工作。二人不幸于1940年1月28日被密捕,羁押在柏河村。俸部先以利相诱,后施酷刑。洛、郑坚贞不屈,当晩被枪杀于村东河。时洛英年仅20岁。壮志未酬,血染涝水。民众闻悉莫不悲。

         浮山县委、政府于1989年9月23日在县烈士陵园立碑纪念。

洛英烈士被杀害于柏河村东谷的土窑洞内

 


县老促会为柏河村赠送春联


浮山县天坛镇河底村村

一一浮山县第一个农村
基层党组织诞生地

1.名称:中共浮山县河底村党支部

2.成立时间:1939年9月

3.成立经过:

         1939年4月,最早的中共浮山县委在岭东高家庄成立后,日寇即发动扫荡侵占了浮山县城。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共浮山县委于6月份派出地下党员,在游击小组和各救亡团体中秘密发展党员。条件基本成熟后,于1939年9月,在河底村成立了浮山县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共河底党支部,成立大会在村民侯学礼的石砌窑洞内举行。支部书记为许作尧,支部委员为段子祥。紧接着成立了焦家河农村党支部,支部书记为李秀春。这是全县建立最早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两个党支部先后共发展了党员13人。在动员群众参战支前、实行合理负担和“二五”减租等工作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1940年1月28日,县委书记洛英和四区区委书记郑明与敌人发生遭遇,被日寇残杀于柏河村东谷。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县委指派许作尧找李秀春接头,通知他上级已派来秦瀛同志担任浮山县委书记,继续领导我们同日伪军、顽固军作坚决斗争。

县老促会领导与河底村党员群众座谈

附录:中共浮山县委第二任书记秦 瀛同志传略

        秦 瀛, 男,汉族,山西省浮山县城内人,1916 年生,1936 年 10 月参加革命,1938 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 月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10 月后,先后任中共中央党校管理科科长,组织部合作社副主任,晋西区党委党校支部书记,于1940年2月调任中共浮山县委书记。1941年7月任中共浮山县委副书记,1941年9月任中共浮山县委书记,1943年3月任中共浮山县委副书记,1943年9月任中共浮山县委书记。抗战胜利后,历任浮山县独立团政委,太岳二分区警卫五团副政委,中共河南省南阳地委委员兼南阳县委书记,河南省政策研究室城市组组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郑州铁路局政治部宣传部长,抗美援朝机车总队政委,工程总队副政委、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铁道部工程总局政治部组织部长,兰州第一工程局政治部秘书长,石太铁路工程段段长、技术改造工程处处长,山西大学中共党委书记、宣传部长。1967年在太原病故。

 


县老促会领导在河底村调研

(编辑整理:浮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    张步德 高俊忠)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