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派团访问的红色山村——大宁村
大宁,一个响亮的名字,因1951年9月3日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到此,村里专门修建了“九三访问纪念楼”,在全县乃至原晋东南地区广为传颂,经久不衰。
调研
阳城县町店镇的大宁村,是一个红色山村,英雄山村。全村现有858户,2066口人,耕地面积3507亩,村域面积9.75平方公里。在抗战初期,大宁村就是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是阳北县委的立足之地。从1937年到新中国成立,大宁人民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作出了巨大牺牲。抗战时期,先后遭受日、蒋、匪、顽反动势力74次洗劫,无辜被杀贫民45人,104人走向前线、成班成排参加八路军71人,参加对日大小战斗30余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45年4月阳城解放后,全力支持全国抗战胜利,有200多人次民兵、500多人次支前民工义无反顾参加全国解放战争,17次配合正规部队走马上党,鏖战晋南,挥师临汾,北征晋中,南进豫西,浴血奋战。在这里,走出在重要岗位任职的33人,为革命光荣献身的25人、负伤致残12人。抗美援朝时,8名青年赴朝参战。解放后,向部队输送新兵近200名,为国防建设奉献了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中央与中央人民政府十分关爱革命老区建设与人民生活。1951年,党中央毛主席决定派出中央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到北方革命老区进行慰问,阳城老区人民翘首以盼。
合影
阳城老区有着重要的革命历史地位,1938年3月,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直接电示下,八路军创建了以阳城为中心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1946年1月至1949年8月,阳城成为晋豫区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枢与太岳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阳城老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1年8月下旬至9月初,以原中共晋豫区党委书记、中共太岳区党委书记聂真为分团副团长的华北老根据地访问团一行20余人莅临阳城老区访问。带来了《中央人民政府致华北老根据地人民的信》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亲笔题词。
9月1日,访问团在阳城“太岳烈士陵园”召开了阳城、晋城、高平、沁水、垣曲等五县代表和阳城各机关干部、县城周边人民群众参加的大会,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对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次日,大会继续召开,副团长聂真作了总结报告,9月3日起,访问团赴阳城大宁等老区村访问,授予大宁党支部一面印有毛泽东亲笔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锦旗,并颁发了五枚金质奖章。给予大宁村及全县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为感念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关怀,经阳城县委批准,大宁村专门修建了气势恢宏的纪念塔,并以9月3日访问团莅抵大宁村时间,将纪念塔命名为“九三访问纪念塔”(后更名为九三访问纪念楼)。使毛主席派团来访问这一巨大荣誉,变成一种能让子孙后代看得见,摸得着,永远不忘的纪念载体。
70多年来,大宁人坚持守护这份崇高的荣誉,在党支部的团结带领下,传承着老一辈光荣传统,不懈奋斗、再立新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胆改革,守正创新,外企、国企入驻,村企、私企井喷。境内有山西亚美大宁有限公司,兰花大宁发电有限公司、阳城国营花卉苗木基地和村办及民营十多个企业齐头并进,村民共富实现小康。2020年就跻身“全国文明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人才辈出,成绩斐然,2024年跃居全县践行“千万工程”示范村第一方阵,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继续书写着新的辉煌。
作者:梁廷龙 阳城县老促会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