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记忆风柏峪 __中条山抗战纪实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记忆风柏峪
__中条山抗战纪实


走过无数的山道,路过无数的山村,唯独对中条山脚下这个叫风柏峪的地方久久难以忘怀。
风柏峪,顾名思义,是条山北面的一个峪口,面临太风公路,背接陡坡,形成锁钥。它东邻王官峪瀑布,西接五老峰森林公园,因村后的山坡上植有郁郁葱葱的柏树而得名,当然这应该是后来演变的名称。据说,这个被山涧水分成东涧和西涧的小村,最早叫桃花涧,后改为龙泉观,周围曾经寺庙齐备,香火旺盛,有玉泉寺、祖师洞、松林寺,尤其是村子建有一座风伯庙,取“风伯雨师”庇佑百姓安康之意,因此便曾经有过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风伯峪。然而,七十多年前那场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也让这个宁静详和的小山村置身腥风血雨,历经刀光剑影,留下满目疮痍。
1938年3月6日,是永济人刻骨铭心的日子。日本侵略者沿同蒲铁路分兵南犯,长驱直入,占领了永济。遭到空前浩劫和灾难的永济人民不甘屈服,抗日烽火迅速燃遍蒲坂大地。率先参与抗战的主力是西北军31军团。这支部队是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素以反蒋、抗日、爱国著称,军中发展有一大批共产党员。军团长孙蔚如(爱国将领)7月奉命渡河东征,扎营永济,阻敌西进南犯。军团第177师由李兴中师长(1947年起义)、许权中参谋长(共产党员)率领的师部驻扎在风柏峪村南的深山扶窑村,该师辎重营按照布防要求,在风柏峪村的东、西涧两侧与石佛寺一带修筑工事,封锁峪口,迎敌备战。 
8月17日晚,日寇大炮分别从清华村和南梯村向风柏峪与石佛寺轰击,辎重营阵地弹如雨注。18日拂晓,日寇首先从右侧沟向深处推进,战士们同仇敌忾,士气高涨,多次击退消灭进犯之敌。日军在右侧屡攻屡败,便由东向西经过沙滩进攻2连阵地,进行迂回。战斗持续到下午2时,由于敌众我寡,武器装备悬殊,日军突然从阵地两侧进攻,先后占领峪西柏树坡和峪东柴家坪。辎重营包括师地下党负责人张赓良在内的战士共300余人不幸牺牲。战士们用血肉之躯阻止敌人的进攻,为掩护师部向南顺利转移赢得宝贵的时间。
时隔不久,孙蔚如将军率军转战平陆时,派出741团留守虞乡,团部就驻扎在风柏峪村南半山腰的玉泉寺,占据制高点,与北麓的虞乡、南麓的芮城形成三点一线,以便阻击来犯之敌。
1939年1月24日,正是寒冬腊月,漫天飞雪,三百里条山银装素裹。日军将玉泉寺所处的山南、山北各个峪口全部封锁,形成合围,并在山北石佛寺架起十几门大炮。从早晨直至中午,一排排炮弹射向玉泉寺,5架飞机轮番上阵,无情的炮火摧残着秀美的河山,千年玉泉寺在剧烈的轰炸中颤栗。战斗持续到27日,当天也是传统的“腊八节”,阵地已近弹尽粮绝,炊事员把仅剩的一把小米用雪水熬好,递给团长李家骥,李家骥满含深情地对战士们说:兄弟们,腊八粥就是我们送行的酒!干!之后,便率先跃出工事,大吼一声:“冲呀!”,这响彻云霄的呐喊鼓舞着战士,仅剩的百余名战士打完所余弹药,跟着团长一起冲向敌群,展开殊死肉搏。李团长倒下了,士兵们倒下了,殷殷鲜血浸润着雪水,化作股股溪流,浇灌着仍在炮火中坚挺的松柏。时至今日,村里的百姓依旧细心保护着山坡的林木,日子再难也不去砍伐,或许是不忍惊扰那些长眠在此的英灵。
战斗结束后,风柏峪及附近的村民纷纷奔向焚毁的玉泉寺。他们强忍悲痛,或背或抬,把烈士的遗体封存掩埋在几座荒弃的石灰窑里。惊闻数百将士“喋血玉泉寺”,孙蔚如将军痛心疾首,挥笔书写了挽联:“雪压冬云青松昂首断臂壮士忠魂不灭;雾锁苍山战马扬鬃打虎英雄豪气永存!”
为了加强对条山南北的统治,1941年,日寇开始修筑从虞乡县城到芮城县城的穿山公路,公路的起点就是风柏峪村。虞芮公路耗时两年多,曾因山高路陡,岩石坚硬,日军不惜代价从国内运来炸药,炸石开山。并把山北的公路一分为三,风柏峪、扶窑、玉泉寺各为一段,按村划分摊派,强征劳工,就连十来岁的小男孩也被征用。每天收工时,风伯峪村及周围的寺庙住满了因路远而无法返家的民工。干活稍慢的民工,还不时遭到日伪监工的惩罚,他们被迫四肢伏地,背部放上三、四十斤的石头,不许掉下来,称为“马力干活”。否则,就会受到枪托打,鞭子抽,甚至皮靴踢的折磨。关家庄村有个50多岁的民工,被日军从百米高的悬崖上推了下去。寒冬腊月,鬼子为了检验民工们干活是否卖力,往往查看脸上有无汗水,聪明的老百姓上工地时悄悄带上干辣椒,等鬼子靠近时,飞快吃进嘴里,顿时满头大汗。大家消磨时间,拖延干活,以各种办法进行怠工。直到今天,当地人还把那些干活不用力的现象调侃为“给日本人干活”“磨洋工”。如今,这条沙石小路依然像一条土黄色的丝带飘绕在山中,弯弯曲曲通向幽深,默默地绾结着一段沉重的历史,承载着一个村庄关于抗战的记忆。 
站在山路的起点,仰望两侧的山坡,松柏森森,挺拔秀美,仿佛是一个个坚贞不屈的将士站岗放哨,又似乎是一队队庄严肃穆的列兵接受检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风柏峪,这座因英灵化入树干而滋养的小山村,不论名字如何变迁,都将会更加美丽,更加丰饶!(山西永济市委办公室  张彩霞 )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