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广角
  • 老区报道
  • 调查研究
  • 职教卫生
  • 名村名企
  • 非遗故事
  • 老区论坛
  • 老区人物
  • 调查研究

    传统农业县的转型实践

    ——广灵县五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查

    红色山西网  2025-05-30  浏览:3708

    一、县情概况

        广灵县地处太行山北端,恒山东麓,是大同市连接京津冀地区的东大门。全县共辖5镇3乡9个社区129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204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5万人。

    广灵曾是革命老区、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西省深度贫困县、晋西北和太行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20年退出贫困县序列,2021年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广灵是山西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广灵被称为“小晋察冀”,1936年和1937年,雁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小组和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先后在广灵诞生。

    二、做法成效

        作为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广灵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财政自给率低,转型发展任重道远。近年来,广灵县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学宜业、县强民富域美”现代化新广灵的奋斗目标,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干群同心、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优良革命传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县域经济社会取得了新的进步。全力推动设施农业、再生金属、大数据、新能源、手工业“五大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多点开花,蓄势前行。2024年谋划实施的117个重点项目中32个亿元项目如期投产,12个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全县项目建设质效双升,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下一步高质量快速度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

    一是坚定不移大抓设施农业。大力推广节水农技,提高亩产单产,为发展设施农业释放空间。“以奖代补”推广8.87万亩节水滴灌,亩均节水60方、增产100斤。按照“资金优先提升地力”的思路,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农业种植条件历史性改善。以“卖给谁、种什么、怎么种”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持续引深与百果园、吉园果蔬等头部企业的合作进程,稳步推进投资2.39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累计建成投运以西甜瓜和水果型蔬菜为代表的设施大棚1.43万亩2.31万栋,全年外运销售西甜瓜4.1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带动12个村集体、3500多名群众通过务工就业、土地流转等渠道获得稳定增收。同步建成投运育苗中心、品试基地等配套设施,试点推广5000亩BLOF土壤改良农技,科技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一园三区八基地”大农业格局稳步确立。

    二是集聚发展再生金属产业。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战略契机,上游全力扶持100万吨有色金属交易市场招商运营,中游推动中远再生铝、大广盛铂废旧贵金属回收等7个重点项目投产达效。下游积极推进精工铸锻项目承接,以铝铅锌锡和贵金属为代表的再生金属综合产能达到70万吨,其中再生铝年产能占整个华北地区的12%以上,累计贡献产值20.45亿元。

    三是持续做强大数据产业。主动融入“东数西算”战略布局,投资“百亿级”的抖音、秦云等大数据项目全速建设,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6.6亿元,其中抖音一期项目如期投运,二期项目有序推进,三期项目落地启动。

    四是能源集聚优势持续凸显。全速推进100MW新能源运达风电项目、100MW秦达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瞾煜29MW分散式风电、夏初海博100MW风电等6个项目落地开工,风电光伏总装机量达到1117MW。

    五是加快发展特色手工业。充分发挥县域手工业产业基础扎实的立地优势,全力培育壮大以箱包制造为代表的低风险、高收益、稳定可持续手工业产业。县级层面出台“一减、五补、两奖、一支持”精准补贴政策。锚定保定白沟、浙江义乌靶向招商,累计承接代工订单300万件,同步高标准打造2个大型箱包代工基地,辐射发展10家代工车间、25个市场主体,县域手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万元,带动2035名群众就近就业。

    广灵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传统农业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路径。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92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全市排名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9.7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在大同市排名第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5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在大同市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2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在大同市排名第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26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在大同市排名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在大同市排名第三;城居收入完成32523元,同比增长6.1%,增速在大同市排名第一;农居收入完成14932元,同比增长9.9%,增速在大同市排名第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

    三、存在问题

    一是设施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种植不成规模,科技水平较低,产业链尚未形成,市场开发、基地建设、品牌打造、产业化发展仍需加大力度。

    二是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生产运营成本缺乏优势,软硬件支撑不强,要素保障不全,上中下游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尚未形成。

    三是大数据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还不配套,上下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实现项目达产达效、打造绿色算力基地仍需加大投资和建设。

    四是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装机规模较低,资源优势与产业培育融合度不高。

    五是特色手工业经营分散,利润空间较低,缺少自产自销自有品牌,技能培训相对滞后,箱包代工业务局限难以突破。(作者:杨立军 广灵县老促会副秘书长)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