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广角
  • 老区报道
  • 调查研究
  • 职教卫生
  • 名村名企
  • 非遗故事
  • 老区论坛
  • 老区人物
  • 老区报道

    聚焦新绛:登高迎重阳,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

    红色山西网  2025-11-02  浏览:3779

    红色传承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支柱。重阳节这天,新绛县委心系老同志,情牵桑输暖,通过上门走访,健康问诊,共话发展,共叙情谊,组织观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方式,把关怀送到老干部心坎上。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越过吕梁山余脉,洒在新绛古城的青砖黛瓦上时,我们正坐在县委组织的老干部观摩车上,指尖轻轻摩挲着车窗玻璃——这双手曾握过几十年的钢笔,写过无数份调研报告,今天却只想好好“触摸”这片我牵挂了半辈子的乡土。

    车窗外,秋风卷起路边的树叶,像一封封泛黄的旧信纸片,记载着我们对新绛的记忆,驶向那热气腾腾的重点工程项目现场。

    首站是龙兴北路北段地下管网建设现场。县住建局长王宏伍汇报了工程项目总体规划及进展情况。脚下的土路面凹凸坚实,眼望着前方纵横管网排水道,在阳光照射下放出红色光芒,是啊!这套管网能抵御五十年一遇的暴雨,是红色精神的产物,以后老百姓再也不用怕“雨天看海”了。一些老同志忍不住蹲下身,用手掌轻轻敲了敲管道壁,发出沉闷而结实的声响。这声音让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新绛的老管网还是砖石砌的,一到雨季就堵,工人冒雨疏通,浑身溅满泥水也未必能解决问题。那时候人们常想,啥时候新绛能有一套“不堵心”的管网?如今看到这项工程和修好的老城排水设施,不仅管道升级了,施工时还采用了“微创顶管”技术,路边校舍的墙根一点没伤着,老城周边商铺的正常营业更没受到影响。

    车子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G5京昆高速公路新绛互通收费站改建现场。远远望去,新收费站的建筑像一樽雄伟的大门,透着古色古香味感。收费站出口为6车道、入口为4车道,平交临夏线改线与县城迎宾大道采用12车道相连,以绿色、环保、智能高科技设置,把新绛县历史文化名城元素融合到工程建设中。站在这里,忽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送孙子去天津上学,是从汾河岸边通往候马的108国道,由于车道窄,排队能排到县城边,孙子坐在后座急得直哭:“爷爷,再不走就赶不上火车了!”今天再看,国道改道了,通车后,就算到春运高峰时也不会堵了。我还暇想着,通车后,如果建起“新绛特产展销区”,绛州澄泥砚、大棚果蔬、药材摆得满满当当,过往司机扫码就能买,这就是新绛的“精气神”,既有通江达海的速度,也有守住文化的温度,更是传承红色精神的结果。

    北张镇设施蔬菜改造顶升项目,是老干部最期待的一站。大家知道菜农的辛苦。那时的蔬菜大棚是“土棚”,冬天靠烧煤取暖,温度控不住,一遇寒潮菜就冻坏,菜农蹲在棚里哭。今天走进新大棚,眼前的景象让我差点认不出来:棚顶的保温膜是自动调节的,墙上装着智能温控器,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菜农拿着手机就能浇水、施肥。北张镇长介绍说,“这次改造把原来的矮小棚顶升了1.2米,还加了物联网设备,一亩地能多收两千斤菜,还省了一半的人工,一亩地收入10万多”。

    大家走进大棚内西红柿架前,看着挂满枝头的新鲜西红柿,青的、半红的、成熟的,一串一串的,伸手摸了摸,还带着露水的凉。旁边的菜农说:“我这西红柿,过去秋冬季节卖五块钱一斤,现在能卖到八块,还不愁卖!这都是县委、县政府帮俺们改的棚,真是改到了俺们心坎上!”县领导还多次指导,要传承好红色精神,搞好文旅绿色产业改造工作。

    接着,我们又去了圆通晋南智慧科创园。看着园区门前的展示牌,大家像“老学生”一样,听着园区张主任的介绍,什么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新能源等新名词。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智慧科创园是晋陕豫金三角最大的物贸园,投资5亿元,带动500多人就业,年增加财税2000万。这可是咱新绛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我们置身于此,仿佛看到年轻人穿着牛仔裤、运动鞋,脸上带着朝气,跟我们当年年轻时的样子很像,只是他们的舞台更大了,不再是我们那时的“土作坊”,而是能对接全国的智慧科创园。工地上红旗随风飘扬,工人们戴红帽,穿红衣,心劲十足地力干大事?新绛的未来,靠红色精神传承就藏在这些年轻人的眼睛里,藏在这些能让“红色文化”焕发生机的“新科技”里。

    最后一站是老城安子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安子巷是新绛最老的巷子之一,我们小时候常在这里玩,那时的巷子窄得很,墙皮掉得厉害,下雨天还漏水。今天走进巷子,我们不仅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青石板路,老房子木门,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安子巷,有八十年代的積文齊笔墨社,而且更看到青砖巷陌嵌新灯,老院窗明,旧日烟火裹新意的盛境。一路看去,像是走在时光里,老城红光彩照,老人红心传承,一路看新境,如同跨越在新的时代的征程中。我们看着巷子里来来往往的人,有拍照的游客,有下棋的老人,有追着跑的孩子,心里很踏实。老城不是用来“封存”的,而是要让它“活”起来,红色阵地,让住在里面的人舒服,让来的人能找到乡愁,这才是最好的保护。红色精神传承带动各行各业绿色环保发展,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领和精神赋能。

    观摩结束后,县委召开了全县形势通报会。毕冠军副县长通报了全县20251-9月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虽然是一串串数字,我们却不觉得枯燥,GDP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新增就业5200人,新建学校3所、医院2所、农村日间照料10个……这些数字背后,是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缩影。

    县委书记宋志江讲话时,提到尊老敬贤,希望老干部发挥余热,关注新绛的事。听到这话,老干部心里感到热乎乎的,这是县委、政府对新绛县的爱!我们老干部从来没放下过新绛的事儿。有时候在公园里下棋,听到有人说“新绛又建了个新项目”,我们会凑过去打听;有时候看报纸,看到新绛的好消息,会剪下来保存着;有时候跟子女聊天,说得最多的是“有空回新绛看看,现在咱县变化大得很呢”。

    回到家,我在日记本上写下:

    重阳登高望远,县委绘龙点晴,新绛朝气涌动,吾身老心未老,还盼更辉煌,手握拳头鼓干呢。

    重阳已至,秋意正浓,新绛的春天,才刚刚开始,腾飞的龙正在欲欲博起。 新绛县老促会 柳文利 马新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