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广角
  • 老区报道
  • 调查研究
  • 职教卫生
  • 名村名企
  • 非遗故事
  • 老区论坛
  • 老区人物
  • 老区报道

    挖掘古村落资源 实现农文旅融合

    ——万荣县龙翔山庄农文旅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红色山西网  2025-10-20  浏览:3809

    10月中旬万荣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为深入探索革命老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围绕县西村乡龙翔山庄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实地踏勘山庄17个功能区的规划、建设现场,与山庄运营团队、龙行自然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交流,结合线上平台游客反馈数据分析,准确把脉,对真正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一、发展基础与建设现状

    微信图片_20251020103303_3_2.jpg

    山庄美景

    龙翔山庄坐落于万荣县西村乡聚善村龙行自然村古村,依托晋南梯田地貌与古村肌理,历时16个月筹建而成,是万荣县 文商农旅深度融合的重点项目,是万荣县委、县政府及西村乡党委、乡政府特别关注与支持的重点项目。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其发展基础与建设进展可概括为三方面。

    (一)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山庄占地面积 8 万平米,依天然梯田循岭而建,将层叠田埂的自然景观与晋南窑洞的人文符号深度融合。地理上紧邻运稷路交通干线,可便捷对接万荣 一楼一殿一祠一院等核心文旅资源,融入全域旅游线路网络。同时立足龙行古村布局风格,深挖晋南乡居文化内涵,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了优质载体。

    (二)功能布局逐步完善

    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规划,山庄建设 17 个功能区。当前露营区、萌宠乐园、无动力儿童游乐区、特色餐饮区等已正式营业,游客可参与动物喂养、山地赛道体验、滚水摸鱼等特色项目;窑洞民宿于 2025 6 月建成运营,夯土建筑风格承载乡居记忆,推窗即可见梯田风光;研学基地于 7 月投入使用,为开展农耕文化教育奠定基础。真人 CS 等拓展项目正加快安装建设,功能体系持续丰富。

    (三)运营开局态势良好

    2025 8 22 日,龙翔山庄盛大开业,通过民俗表演、限时优惠等活动聚集人气,抖音平台相关话题视频累计点赞超 15000 多次。同时建立游客意见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公众号、抖音等渠道收集反馈优化服务,初步构建起规范化运营体系。

    二、农文旅融合的特色实践与成效

    微信图片_20251020103304_5_2.png

    山庄美景

    山庄紧扣万荣县康养旅居+文化体验发展定位,以 梯田风光+沉浸式体验 为核心特色,探索出多元融合的发展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1.文化赋能: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

    深度挖掘晋南民俗文化,将窑洞建筑、农耕技艺等元素融入旅游体验。艺术文化体验区展示乡土创作,研学课堂开设农耕文脉课程,让游客触摸乡村文化根脉;特色餐饮区以本地农产为食材,还原老晋南风味,通过饮食文化传递地域特色。这种文化+体验的模式,使传统乡土文化从静态遗存转变为动态消费场景,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2.业态融合:构建多元消费场景

    践行文商农旅融合理念,打造多功能复合型度假区。一方面整合农业资源,将梯田景观与生态养殖、药材种植相结合,既提供观光资源又保障食材供给;另一方面丰富文旅业态,将康养旅居与亲子游乐、研学教育、户外拓展等结合,满足家庭游、研学游、团建游等多元需求。这种多业态融合模式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了人均消费额度。

    3.民生联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山庄建设运营全程凸显惠民属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吸纳务工、带动创业、采购本地农产品等方式,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仅务工岗位就解决了 200 余人(含季节工)的就业问题;同时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改善,配套道路、水电等设施建设,不仅服务于旅游发展,更惠及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实现了 "旅游兴村、产业富民" 的发展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尽管龙翔山庄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局良好,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全域旅游建设标准,仍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文化融合深度不足。目前文化呈现多停留在观光式”“陈列式层面,缺乏沉浸式、互动式体验项目。尚未充分结合万荣非遗资源、古建文化打造特色活动,与《梦幻飞云楼》等县域成熟文旅 IP 联动不足,文化辨识度和品牌记忆点有待强化。

    二是基础设施仍有短板。受建设进度影响,大部分区域配套设施尚未完善。停车场容量不足、冷链仓储设施缺失等问题突出,影响旅游接待能力;山区网络信号不稳定,制约了线上预订、智能导览等服务开展,与现代旅游消费需求存在差距。

    三是运营管理有待提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缺乏文旅策划、市场营销等复合型人才;产品营销仍以抖音短视频等自发传播为主,未形成系统化推广方案;游客反馈处理机制虽已建立,但在服务标准化、流程规范化等方面仍需加强。

    四、对策与建议

    立足龙翔山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建议围绕深化融合、完善配套、提质增效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1)深化文化融合,打造特色 IP

    挖掘文化内涵。联合县文旅部门,将万荣抬阁、剪纸、面塑等非遗项目引入艺术体验区,开设非遗手工课堂;依托县域红色资源,加快推进红色主题教育项目建设,融入全域红色研学游线路。

    强化品牌联动。主动对接飞云楼、李家大院等核心景区,设计古建游览+乡村体验联动线路;借鉴《圣母送福我来接》等沉浸式情景剧经验,打造以晋南乡村故事为主题的小型实景演出。

    2)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

    补齐硬件短板。加快扩建生态停车场,增设新能源充电桩;建设标准化冷链仓储设施,保障本地农产品供应与品质。

    优化智慧服务。升级山庄网络基础设施,开发微信小程序,实现预约购票、智能导览、投诉反馈等一站式服务,提升旅游便捷度。

    3)强化运营管理,增强发展活力

    加强人才培育。与本地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养旅游服务人才;聘请专业团队指导市场营销与活动策划,提升运营专业化水平。

    创新营销模式。整合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资源,打造梯田窑洞生活特色话题;针对亲子家庭、企业团建等客群推出定制化产品,拓展细分市场。

    健全服务体系。细化游客反馈处理流程,建立服务质量考核机制;推行服务人员+乡土能人双导览模式,提升文化讲解专业性。

    西村乡龙翔山庄作为万荣县文旅融合的新兴载体,凭借独特的自然禀赋、清晰的发展定位和惠民的运营理念,初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当前,只要正视发展短板,聚焦文化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完善和运营能力提升,持续深耕农文旅融合路径,必将打造成为县域旅游新标杆,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作者:万荣县老促会 王成林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