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文艺
  • 老区书画
  • 老区文学
  • 老区文学

    我的父亲

    红色山西网  2025-09-10  浏览:3990

    今年819日,在父亲去世87天的时候,社区工作人员通知我去给老父亲领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我捧着纪念章,倍感激动,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浮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是抗日战争后期参加革命的。19452月他在原平定县第七区温池小区做抗日青年联合委员会工作,当时还不满15岁,小区执委是刘正杰同志,是父亲的入党介绍人。当时温池村距日军居住地仅有五华里,温池小区共瞎11个自然村,作为小区青联委员的父亲,与小区教育委员赵正礼同志秘密进行抗日斗争的宣传工作,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动员有志青年参军,到抗日前线,保家卫国,多次到区里县里参加抗日斗争的相关会议。194616日,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父亲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负伤后,他利用修养时间努力学习,后考入了南开大学。五十年代末分配到榆次工作,父亲当年是十八级干部,每月工资87元,在当时是晋中地区工资最高的年轻干部之一。之后,父亲二十多年没有调过工资,每次调资总是让给工资低的同志,尤其是让给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

    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省吃俭用,艰苦朴素。记得从小妈妈就给我讲,父亲给别人寄信的信封都是用别人给他寄来的信的信封,小心翼翼地把信拆开,然后再翻过来小心翼翼地糊好用。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年轻时到95高寿去世时没有穿过一双皮鞋,也没有穿过西装。袜子补了一双又一双,不让妈妈给他买新的,一双布鞋和一双胶鞋能穿好多年。他不让子女们给他买衣服和生活用品,谁给买了批评谁,离休后穿用我们退下来的旧衣物。七十年代初的一辆自行车骑到他老了不能骑自行车时,父亲一辈子没有坐过一次出租车。

    七十年代后父亲在榆次两个大企业当过一把手,上下班途中没有坐过单位的汽车,在师专和交通局工作时管的单位的大车小车很多,但上下班途中也从来不坐单位的车。

    老父亲吃饭很简单,从不挑食,每顿饭都不浪费,都要把碗里盘里的饭菜吃的干干净净。很多同学、同事和战友知道我生长一个干部家庭,以为我从小到大的生活应该是不错,但谁都想不到,我结婚前在家里没有吃过几顿新鲜蔬菜,没有吃过鸡蛋,更没有喝过牛奶,水果也很少吃过,一年吃不了几顿肉和饺子,没有喝过茶水。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兄妹四个结婚时都很简单。父亲他总是惦记着交党费,惦记着国家的各种捐款,惦记着盂县老家贫困山区的建设。我们几个子女结婚时他都不让收礼,我爷爷奶奶和老母亲去世时他也不让收礼,但是我家亲戚朋友办红白喜事时他总是叮嘱我妈给人家上礼。

    父亲一辈子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让我们给他过生日,很少去饭店吃饭,今年年初让我给他买了一身绿军装,去世后我给老人家穿上绿军装走的。

    望着这枚纪念章,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作者:晋中市老促会副秘书长 王跃成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