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 红色人物
  • 红色故事
  • 红色故事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

    洪洞抗战印记概述

    红色山西网  2025-08-10  浏览:5187

    巍巍霍岳山是太行山延伸的重要支脉,而位于霍岳脚下的洪洞县境,从霍山深处从东往西呈丘陵梯次地型,沟壑林立,延伸至汾河边南同蒲铁路线边。历史上洪洞、赵城原为二县。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由原抗战时成立的洪洞(河东)县、赵城(河东)县,1946年洪赵成立(河西)联合县,1948年又恢复为洪洞、赵城二县。1954年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变为洪洞县。1959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分离而沿用洪洞县至今。

    洪洞县是全国革命老区县之一,早在1923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到洪洞传播马列、建立进步组织,1925年9月太原特别党支部发展洪赵二县第1个共产党员,1926年建立洪赵二县党支部。

    抗日战争爆炸后,1937年8月赵城县建立中共赵城县委、县委书记乔丁珊。1937年10月建立中共洪洞县委、县委书记孙先余。洪洞县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处进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门户要道,也是太岳抗击日寇的前沿战场之一。

    1938224日,侵华日军九架战斗机分作3队,轮番轰炸洪洞、赵城二县城,洪洞县火车站侯车室被炸毁,洪洞县城东门、北门多人被炸伤亡。赵城县城火车站被炸,邻近多处建筑物和人员被炸伤亡。1938227日、28日,洪洞县城,赵城县城先后论陷,被日军占领,并进而占据河东、河西大部分乡村,在洪赵县境内相继构筑炮楼56座,实行“囚笼”和“三光”扫荡政策,残酷蚕食抗日根据地和血腥屠杀抗日军民。罪行累累磐竹难书。日军占领八年期间,洪洞县共计伤亡人口88857人,社会财产损失12083800000法币元。居民财产损失23867590043法币元,共计4808991901法币元。赵城县共计伤亡人口15525人,社会财产损失12138528968法币元。洪赵二县共计伤亡人口104382人,日寇在洪赵二县共制造重大血案惨案20起。

    日军屠杀血染油耳山。洪洞广胜寺镇油耳山村抗战期间是洪洞县(河东)抗日政府,县游击大队驻地,同时也是县抗日政府,游击大队供给部驻地,粮食及抗日物资就隐存在村附近的几处山洞内。19431015日,日军驻洪洞县城太田所部,日军100余人于拂晓前突然突袭包围了油耳山村,随机进村入户将全村男女老少集中到村中场院中,逼问谁是八路军及粮食物资下落,而对日寇抢支刺刀,男女老少冷眼相对始终没人吭声,逼问不成,日军把人群中的青壮年全部挑出集中押到村外塔儿山坟地,继续威逼抗日物资下落,在逼问无果的情形下,恼羞成怒的日军将全村24名青壮年用机枪和刺刀全部杀害,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油耳山,仅有21户人家的油耳山村也成了远近有名的“寡妇庄”。油耳山屠杀血案更加激发了抗日军民抗击消灭倭寇为亲人报仇血恨的斗志。

    日军扫荡血洗石门峪。赵城县明姜镇石门峪村位于霍山脚下边沿深处,地势险要,抗战期间,行政公署河东办事处,中共赵城(河东)县委、县政府长期驻扎在这一带,是赵城县抗日的领导中心,日寇为扼杀赵城抗日力量,巩固其占领区,竟然对这个仅有300余人口的山村,前后扫荡175次,烧毁房屋138间,有32人惨遭杀害。更为残酷的是19429月,驻守临汾的日军清水师团调集霍县、洪洞、赵城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兵分4路对石门峪、兴旺峪一带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河东办事处主任裴丽生,赵城县县长杨泽生组织抗日机关及村中群众全部转移至霍山深处,村民兵队长卫锦武带领村民兵在霍山碣石庵山顶日夜监视敌人防突袭。911日,四路日伪军会合于石门峪村,发现村空室清野,村中无人,便在村中烧抢,把村里龙王庙及附近房屋全部点火烧毁,村中顿时一片火海,敌人在村中驻扰四、五天,每天组织上山搜山。15时拂晓,在向后山搜索时,发现张敬斋一家住的隐蔽土窑洞,当场抓住潜回村了解敌情的民兵张海生,当即将其杀害,并将张敬斋一家老少八口人全部残忍杀害。日军在石门峪合围扫荡五天,杀害村民13人,但始终找不到八路军及抗日政府机关,无奈只得撤回临汾。石门峪村是用抗日先烈的鲜血染红的,石门峪村不愧为红色的抗日根据地。

    洪崖古洞风雷动,霍岳山下抗敌寇。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以崇尚燕侠之风,一直、二实、二勇敢的洪赵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没有屈服退缩,在东西两山,汾河两岸,广泛发动民众开展抗击倭寇的游击斗争,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经近千次大小战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创造出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战例,以自己的头颅和热血书写了光荣的抗战史。

    山西第一支抗日武装。1936年春天,中国共产党为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东渡黄河到山西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彭德怀任红军东征总司令,毛主席任红军东征总政委于1936220日晚,率领红军抗日先锋军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从黄河西岸陕北绥德强渡东岸山西中阳县,一举突破山西阎军黄河防线。红一军团进占孝义、灵石、介休、霍县沿同蒲路南下,相继于1936317日,18日进入洪、赵二县境内,322日进驻苏堡,曲亭南垣一带。红一军团军部先后驻白石、马牧、石止一带,红一师驻白石、大胡麻、上纪落、明姜一带、红2师驻玉峰山、城东、城南、冯张一带。49日经万安镇进驻汾西县,512日东征红军全部撤离洪赵二县历时50多天,广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主张,打富济贫,开仓放粮238户,放粮一万余石。在洪赵二县,发动农民组织赤卫队和农民协会12个。在苏堡、白石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地下党支部。洪赵二县共637人参加了红军队伍。从洪洞走出的中共北方局联络局负责人南汉宸,安排许荒田、李式楷由陕西返回赵城县秘密联络张克莱、王兴吾、徐生芳等人在大胡麻圪垛寺组织建立党支部,筹划迎接红军东征。并派李式楷、张克莱赶赴洪洞县城玉峰山与红四师政治部主任舒同联系,舒同了解情况后,写信叫他们到河西石止村找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联系。1936325日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接见并指示。三月底,中洪河东工委成立,萧克任书记,王兴吾任组织委员,卫一清任宣传委员,张国华任地方委员,张克莱任军事委员,下辖洪洞、赵城、蒲县、汾西五个临时县委。193642日,派萧克、张国华协同地方党组织在石止村组建了成立了山西河东抗日游击队,司令员张克莱、政委萧克、副司令员徐则生、政治部主任张国华、特派员刘宗清下辖3个大队,洪赵二县青年300余人参加了游击队伍。游击队随工委统一行动,先后转战洪洞、赵城、蒲县,乡宁、安泽、古县等地。山西河东抗日游击队,是经红军东征期间在石止村建立的山西第一支红色抗日武装,红色火种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洪赵儿女冲上抗日救国的战场。

    华北抗战指挥中心。在抗战爆发的紧要关头,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发动依靠全民族一致对外抗战,深入敌后开展抗日斗争,成为抗击日寇侵略的中流砥柱。八路军东进太行华北抗日前线,国共合作属于国民党第二战区序列。因太原失守,阎锡山随政府机关撤至吉县克难坡,第二战区司令部及副司令王立煌驻临汾河西土门镇,为便于领导抗战工作,中共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办公室主任杨尚昆也驻到临汾河西刘村,同时,入驻的还有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八路军学兵队。八路军总部也于193711月入驻洪洞河西马牧村。临汾洪洞河西这一带成为当时的华北抗战指挥中心。

    19371120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前指书记任弼时、副总参谋长左权、(副司令彭德怀、刘少奇、在沁源于1117日奉命到延安参加中央会议)由安泽白素村率八路军总部于1121日进驻洪洞苏堡村。应邀参加国民党驻军师长马幼良宴请,朱德总司令并向国民党官兵发表了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讲话。1122日渡汾河到河西韩家庄收到毛泽东、张闻天坚持山西抗战不动摇电报。

    1125日八路军总部移驻高公村。1126日中央军委华北分会会议在此召开,朱德、任弼时、左权、刘伯承、张浩、林彪、聂荣臻、贺龙、关向应等参加会议专门讨论华北抗战及部署敌后游击战事宜。在高公期间,朱德、任弼时接见了由著名作家周立波陪同的美国总统密使美海军情报官卡尔逊,了解八路军敌后抗战情况。并多次接见了由随军记者舒群陪同的美国著名记者英国曼彻斯报驻华特派员史沫特莱。她随军活动调研,广泛接触八路军将领、战士和洪洞老百姓,亲眼目睹了日本对中国侵略罪行,其著名著作《中国在反击》就是在洪洞跟随八路军总部活动期间写作完成的。1938年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出版,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红色革命和共产党,八路军敌后抗战事迹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193711月,经党中央宣传部任命著名作家、文学家丁铃为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团团长。吴奚若为副团长,率西北战地文艺服务团40余人渡黄河、经大宁、蒲县、临汾,沿路宣传演出到洪洞八路军总部驻地高公村,文艺服务团驻附近的西漫底村。文艺服务团在总部驻地高公村、万安村、白石村、马牧等村多次宣传演出,在宣传鼓舞下,洪洞当地不少抗日青年热情高涨,要求参军参战。抗战期间,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团随八路军总部演出活动在洪洞人民的脑海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193712月下旬,朱德、任弼时、115师师长林彪先后到万安村给山西抗敌决死第245纵队指战员,分别作了“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华北抗战形势和任务”、“平型关战斗经验”的报告。19371230日,驻高公村历时35天的八路军总部移驻马牧二村风驰楼紧挨着的许家大院。1938年元旦,驻杜戌村的115686团,在李天佑团长、政委杨勇、参谋长彭维的指挥下列队整齐,由三四三旅旅长萧华亲自陪同接受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任弼时、左权等总部首长前来阅兵,阅兵仪式后召开平型关战斗祝捷大会。平型关大捷缴获的日军武器向群众展览。全体阅兵将士驻白石村八路军随营学校干部,白石、杜戌村村民代表参加了大会。夜晚在白石村举行大型军民联欢文艺晚会,晚上总部领导,随营学校干部学员及白石村村民一千余人参加了联欢文艺晚会。文艺晚会节目主要有丁铃率领的西北战地文艺团演出抗日歌曲、话剧,白石村民间自编的抗日救国文艺节目。整个联欢会群情激荡,歌声高潮迭起。193812日,时任中共晋察冀分局书记彭真,129师师长刘伯承,一起到马牧八路军总部向朱德、彭德怀汇报129师和晋察冀边区工作情况。193815日,由于129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浩染肺病,中央决定调张浩回延安治病,任命八路军总部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接任129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从此组成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而闻名天下。193816日至8日,中共北方局,中央军委华北分会在马二村八路军总部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由朱德主持,彭德怀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延安12月会议精神,讨论了华北抗战的方针。1938113日,朱德、彭德怀和林彪、贺龙、刘伯承、阎锡山、卫立煌等一起从临汾坐火车赴洛阳。于115日参加了蒋介石召开的第一、第二战区师长以上的将领会,于117日朱德、彭德怀面见蒋介石。会后第二战区将领回到临汾,继续商谈如何对日作战的问题,于120日,朱德等返回马二村八路军总部。1938131日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国民党军事级将领,乘车从临汾土门村到马二村八路军总部拜年,朱德为此举行了盛大欢迎会,和驻地军民一道对友军长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会上丁铃率领的西北战地文艺团演出了一些反映抗战国共合作的精彩文艺节目,全场气氛热烈活跃,卫立煌等国民党将领看了非常赞赏,不断鼓掌,更让卫立煌赞叹是八路军在如此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还能搞起这样的优秀的文艺团体,激发广大军民抗日决心和斗志,具有特殊意义。19382月上旬,八路军总部在万安村东大庙戏台举行欢迎民主人士李公朴陪同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到八路军总部访问,后在马二村八路军总部多次会见斯特朗。1938213号,中共中央长江局致电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拟派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到河南任省委军事部长,经总部同意彭雪枫率八路军学兵队一百余人南下河南,彭雪枫后任新四军独立师师长。后第二战区长官部由吉县迁移至陕西秋林镇,同年10月又设立了八路军驻秋林镇办事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王世英任处长。1938210日,爱国“七君子”之一的民主人士李公朴应邀到赵城县好义村广场,向驻好义村的决死二纵队官兵、第六行政公署和裴丽生兼校长的公署随营学校师生、牺盟会洪赵中心领导人作了抗战形势的演讲。1938217日,阎锡山、卫立煌、朱德在临汾土门镇会合研究山西抗战形势,决定将第二战区部队分为东、南、西三路军,晋绥军为西路军,由阎锡山指挥,南路中央军由卫立煌指挥。东路军任命八路军总司令为东路军总指挥,除原辖的八路军三个师和山西抗战决死纵队第一、三纵队除外,还负责指挥国民党第3军、第7军、第47军和第94军、第17师、第529旅等部队。任务是以一部固守晋城、陵川、黎城东阳关一带线,主力向榆次、太古和同蒲路地段发起攻击,关键时刻,朱德大胆提出以进对进的作战策略。迎着日军的攻势向东打,采取运动游击战方针,伺机歼敌,在抗战紧要关头,八路军总部不是西过黄河回延安,而是迎着日军攻势挺进太行山。就近指挥东路军各部作战。八路军总部在洪92天,于1938220朱德、彭德怀各率一部离开马牧村东进太行山前线指挥各部与日军作战。从此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长驻太行山区领导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敌后游击战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红军东征到洪赵,八路军总部驻洪指挥抗战期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任弼时、彭真、邓小平、左权、关向应、张浩、彭雪枫、耿飚、舒同、康克清、南汉宸、王世英、裴丽生等。开国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徐向前、罗荣桓。开国将军陈赓、罗瑞卿、杨得志、杨成武、杨勇、刘亚楼、李天佑、萧华、萧克、韦国清、彭绍辉、谢富治、苏振华、梁兴初、符竹、曾思玉、王近山、张国华、周希汉、李成芳等。还有著名作家、著名记者、民主人士李公仆、周立群、舒群、丁铃、贺绿汀、魏巍,卡尔逊、史沫特莱、斯特朗等,都在洪洞槐乡红色大地上留下了工作、生活、战斗的光辉足迹。

    随营学校在洪洞。八路军总政治驻马牧期间193712月底,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率八路军随学校到白石村校部白石村温家大院校长国清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共有学员1000余人。著名军旅作家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19371217岁的魏巍只身一人从河南郑州几番周折来到山西洪洞马牧一村学校里找到115师师部军政干校,要求参加八路军,参军后编列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学员,多年来魏巍一直认为洪洞牧、白石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也是他的第二故乡。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其前身是红军步兵学校。抗战爆发后,渡黄河随八路军总部一起行动战地培育基础干部,随时补充部队校长韦国清经常到马牧总部请示汇报工作朱德彭德怀时经常到学校授课朱总司令授课时经常和学员们一起打篮球,这在中国历史上和军军队里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有这种新气象。朱总打篮球的故事仍在洪洞大地一代又一代的流传着。期间,著名音乐家贺绿先生先在临汾刘村八路军学兵队作著名抗战歌曲游击队之歌》,八路军总部驻洪,随营学校到白石村后,贺绿汀又转到随营学校住校温家大院进一步对游击队之歌进行修改完善,并在随营学校教唱学员很快随学校1000余名学员都在传唱游击队之歌,八路军总部115师、洪赵决死纵队、洪赵游击大队都传唱游击队之歌洪赵大地霍岳飞虹塔下汾河岸到处有游击队之歌的歌声,歌声飞越太行,传到白山黑水越吕梁过黄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抗战史上最为经典的歌之一

    八路军总部于1938220日,撤离马牧村,洪洞随营学校奉总部命令于222日西迁陕北洛川。在学校首长的请求下白石村紧急动员民工支援学校西迁。白石村紧挨汾河在历史上就是芦苇编织村,当时是当地搞编织的大忙季节,经过动员后全村全力以赴,组织骡马、牛车60辆、牲口200多头,担负起千余学员运转行李、图书教具及其它教学物资的任务。在西迁途中,先是遭日军轰炸,民工队郝国英一头大黄牛被炸死,牛车被炸坏,在黄河渡口龙王庙过河要在冰桥通过,骡子、牛车冰滑极其危险,白石村民并无怨言,克服困难冒着风险继续西行,终于将随营学校的物资安全送到陕北洛川。随营学校结业后的学员被分到四面八方八路军部队中,他们永远忘不了在白石村学校学习的美好记忆,永远忘不了白石人民的支援奉献。

    踊跃参加八路军。193711月八路军总部驻洪洞后,同月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政委聂荣臻平型关大捷后也驻洪赵二县休整,师部驻马牧一村,三四三旅旅部驻南垣董庄村,六八六团驻曲亭村一带,六八五团驻赵城县明姜、李托村、大胡麻村一带,总部一方面配合地方宣传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政策,一方面在洪赵二县积极动员扩军备战。在平型关大战中,出现战场收治设置不适应作战的矛盾,林彪师长紧急签令,在中共洪洞县委配合下,在洪洞当地紧急征召100名文化新兵,由师部医务处组织医训班,在马一村紧急成立了115师野战医院。当时驻洪洞县城内的县委书记孙先余,组织部长李仲甫积极部署在各村组织动员青壮年参加抗日队伍,直接动员招收1000多名青年参加八路军送董庄村115343旅部,旅长萧华亲自接收了新兵入伍。赵城县委动员招收青壮年300余人,由区委书记卫一清带队送交115685团大胡麻村团部驻地,交给团长杨得志,副团长梁兴初、政委耿飚。洪赵二县1500余名英雄健儿加入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

    打响抗日第一枪。1938220日,朱德、彭德怀率八路军总部机关撤离洪洞马牧村总部向东转移太行山途中,边走边指挥,电台频繁信号被日军侦知,认定这是我方重要指挥部,日军便派攻占临汾城的108师团苫米地旅团沿临屯公路追击。1938225日(日军于22728日占领洪洞、赵城县城),原保卫临汾城的决死三纵九分队接令,在总队长许光斗,政委戌子和的率领下,于洪洞古罗村沿临屯路两侧设伏阻击东进的日军苫米地旅团,阻击激战一整天,毙伤日军300余人后,临汾日军增援部队快到古罗村,傍晚九分队撤到浮山县境内休整,古罗伏击战是洪赵二县大地上最早打响抗击日寇的第一仗第一枪。

    建立东山抗日政权1938227日、28日,日军占领了洪洞和赵城县境,封锁了南同蒲铁路沿线和汾河渡口,洪赵二县被分割为汾河东西两部分。19385月中共洪赵特委委员龚子荣过汾河,在明姜郭家节村组建中共洪赵工委同时第三行政公署成立河东办事处,裴丽生任主任。19385月行政公署洪洞办事处在东湾村成立,杨少桥任主任,随后移驻高崖村、苏堡茹去村、原上村,19386月杨少桥调任赵城县任县长,先后由卫勋元和石金河任主任。

    193912月,阎锡山在汾西发动“晋西事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洪赵二县党组织及地方武装被转移到沁源、安泽境内。中共中央从抗战大局出发,同阎锡山达成驻防协议,以汾离公路为界将晋西南地区划阎防区。洪赵二县则以汾河为界,河东划规我党抗日政府管理,河西则以阎编区政府管理。194029日根据晋西路办事处指示,组建洪洞县河东抗日政府卫勋元任县长,赵城县(河东)抗日县政府,杨少桥任县长。211日,卫勋元率队回洪途中。(因阎顽卫立功教导师盘踞在东山石门峪至古县五马岭一线),在古县五马岭村被阎顽卫立功教导师伏击包围,在组织突围中壮烈牺牲。杨少桥率队也在石门峪受阻,二县下山未成退回安泽境内。1940412日,根据太岳二地,重新组建了中共洪洞赵城县委、县政府,孙先余任县委书记,田杰三任政府县长,杨毅任赵城县委书记,杨少桥任政府县长。洪赵二县县委政府准备下山开辟洪赵河东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经向太岳区党委请示,派太岳部队苏鲁团长率25团,刘枫团长率42团分南北两路配合洪赵基干队下山协同作战。赵城县游击大队在大队长徐生芳带领下,将阎顽军42师及教导师部队从东山石门峪一带赶下山来,太岳主力部队25团一路由霍山脚下经柴村、韩家庄、营田庄向西南,42团则由苏堡、李堡、冯堡向东北夹击,于明姜小李托村田家坡将阎顽42师和教导师部队击溃消灭,师长卫立功只带10余人仓皇渡汾河逃往河西阎管区,(史称田家坡战斗)。赵城县先于兴旺峪村成立抗日县政府,杨少桥任县长,县委书记杨毅。中共洪洞(河东)县委,县抗日政府在广胜寺东湾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洪洞(河东)抗日政府,田杰三任县长。中共洪洞(河东)县委书记孙先余,组织部长黎巍,赵城(河东)县委书记杨毅、赵城(河东)抗日政府县长杨少桥,中共(河西)县委书记杨华也同时参加了会议(史称东湾会议)。兴旺峪、东湾会议在我县抗战史、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陈赓决战晋家山。19406月下旬,日军对我太行区榆社、武乡、辽县以南根据地地区进行大扫荡。乘我太岳区部队进行反扫荡作战之际,阎顽军61军副军长高金波率二0八旅、四一五团、四一七团和崔道修暂编第1旅六十四及教导师卫立功部,共其计3000余人,在日军四十一师的支持掩护下,东渡汾河经苏堡镇、蜀村、北铁沟等村,抢占了凤凰堰,杏树垣至晋家山一线南北长达10余公里的西山梁、妄图以此为跳板,蚕食我安泽沁源抗日根据地进而进犯长治潞安一带。刘、邓首长指示由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指挥发起“晋家山战役”坚决消灭盘踞在这里的阎顽军。我太岳纵队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七七三团、决死一纵队二十四团、二十五团、三十八团、洪赵地方游击队共计7000余人,在陈赓司令员的指挥下于72日战斗开始打响,经激战将阎顽军赶至晋家山一带团团包围,于79日发起总攻,战斗于712日胜利结束,晋家山战役共击毙敌人1000余人,俘敌中将61军副军长高金波及其官兵2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000余件。

    洪赵两县人民听说要打苏堡山上晋家山阎顽61军,纷纷要求支前参战,两县共组织运输队,担架队1600余人,从平川收集白面,小米、猪肉、粉条、蔬菜等物资及时送往东山前线,并组织担架队及运送伤员,有力的后勤保障也是晋家山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晋家山战役的胜利,有力的打击了阎顽和日伪敌人的嚣张气焰,河西阎顽从此后再无过河侵犯,更加巩固和发展了洪赵两县河东抗日根据地。

    洪赵纵队转战岳北。洪赵纵队(总队)、洪赵支队。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后,晋南和洪赵地区撤到太岳区的干部有四五百人。当时,坚持在晋西南地区抗日反顽斗争的主力部队是洪赵游击三大队,汾孝游击四大队和县区游击队。19402月,为加强对敌斗争,统一领导在孝义县五区郭家掌附近合编组建了八路军洪赵纵队(总队),共计1000余人,以洪赵游击三大队,赵城游击中队为主,包括晋西支队一个连,决死二纵四团一个连,隰县和灵石县各一个中队,龚子荣任总队政委、解学恭任总队长、刘文珍任政治部主任、甘一飞、晏显升率领的四大队与洪赵总队合并,晏显升任总队长、解学恭任政委、甘一飞任政治部主任。19405月洪赵纵队发展到3000余人。19408月,洪赵纵队完成了晋西南干部转移的任务。194010月初,洪赵纵队集中六个连兵力,突然包围了孝义梧风村阎顽军一师三团二营,歼灭了这支在我晋西北边沿侵扰的部队,不久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为打破敌人的封锁,洪赵总队还担负着,根据地老百姓抢粮运粮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打仗,一连连长向芳贵,总队长晏显升在汾阳县向阳镇与日寇激战中壮烈牺牲。按照中共北方局指示,总部还担负完成来往延安和敌后根据地之间干部护送任务,在各县地下党配合下,建立起在敌战区交通线,在四年时间里,支队安全护送来往延安近2000名干部,他们中有刘少奇、罗荣桓、陈光、罗瑞卿、陈赓、簿一波、安子文、蔡畅、何长工、刘志坚、李聚奎、陈再道、周希汉、吕振羽、江旺等同志,特别是护送刘少奇在过山东时由《铁道游击队》护送,到达山西地界也就属于洪赵支队护送。1941年,洪赵支队在晋西北、太岳区根据地参加了12次较大的反扫荡战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六年中战斗时间最长的是参加沁源围困战,坚持两年半直到19454月日寇弃城逃窜。以洪赵人为主组建的洪赵纵队(总队)独立支队,即是一支转岳北抗日反顽的战斗队,又是一支在黄河两岸出入完成任务的工作队。为贯彻执行党中央对晋西南工作方针,巩固发展太岳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12月,太岳军区举行追悼烈士大会,洪赵独立支队牺牲的排以上505名干部的英名被铭刻在“岳北抗日烈士纪念碑”上。

    八路军洪赵纵队(总队),洪赵支队永垂史册!

    陈士榘设伏细腰沟。刘家垣镇磊上村,村东北侧有到蒲县必经之路细腰沟,人行山道坡陡沟深,只能供一人一线慢慢行走,地势险要。19418月中旬,驻霍州城的日军与堤村平垣村炮楼之敌联合约五百余人兵力,前往蒲县境内扫荡我抗日游击队。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陈士榘率支队主力部队在吕梁军区第九分队配合下,提前将部队埋伏于细腰沟山路行道,作战指挥部设于村中。伏击战斗于十一时打响,经激烈战斗击毙日伪人员300余人,我方也有18个战士永远长眠于吕梁黄土高坡。这一伏击仗大伤了当时晋西南地日伪军的元气,是一次成功胜利的伏击战役。

    王近山歼灭“观战团”。19431017日,太岳军区司令部接到临汾地下谍报站紧急情报,东京日军参谋本部从各地抽调日军旅团长、联队长和少佐,军官学校士官生共180余人,组成“华北军官观战团”由少将服部直臣率领,坐车沿临屯公路进入太岳区作战场地实地观战,领略冈村宁茨扫荡“铁滚战术”杰作。三八六旅长兼太岳第2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带领三八旅16团到陕安行进到洪洞南北卦底村,接太岳军区司令员火急电告,命令王近山在临屯公路两侧设伏消灭日军观战团。于1023日下午在洪洞县武委会主任孙铭烈及韩略村民兵的配合下,秘密到西韩略村察看设伏地形,制定作战方案,明确了解各营连伏击地点和战斗任务,于1023日夜10时左右,部队提前到达设伏地点。于1024日早晨820分日军3辆小汽车、10辆大卡车、一辆接一辆进入伏击圈,随机战斗打响,我设伏部队从公路两侧同时开火,猛烈的枪弹、手榴弹、掷弹筒打向日军车队,在消灭大部日军军官的情况时,王近山亲自率领部队冲锋上阵,向日军发起更猛烈的百刃围歼战,洪洞县武委会主任孙铭烈带领县武工大队和韩略等村民兵配合上阵杀敌,韩略的民兵杨玉秀用手榴弹炸毁日军汽车1辆,柏村民兵李知礼用铁镐夺下鬼子军官东洋刀,与敌人厮杀英勇牺牲。经过持续近一个半小时激烈战斗,180人的日军“军官观战团”,除3个“士官生”钻在公路边狼窝洞内得以逃脱外,其余全部葬生于西韩略村一段公路道沟中。上午10时,参加部队迅速转移到离战场20华里的韩略堰村,取得了伏击战的全面胜利。随知而来的日军飞机飞临战场上空,看到的只是13辆被炸毁的汽车残骸,还有180名被打死的日军军官尸体,不见八路军战士身影,只得乱投几颗炸弹泱泱离去。在伏击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23名烈士长眠于韩略烈士陵园。这次漂亮的伏击战,震惊中外,受到党中央毛主席八路军总部表彰和嘉奖。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裴丽生苏堡村阻击战。19397月,第六行政公署河东办事处主任裴丽生率决死纵队三支队驻防苏堡村,保卫洪洞抗日政府机关安全。驻洪洞县城日伪军经尹壁和蜀村,分两路向苏堡村我军阻击阵地进犯,三支队在组织群众向东部霍山转移时,激战开始,敌火炮向支队猛烈轰击,组织步兵向我军机枪阵地反复冲锋,支队领导为尽快打退敌人进攻,决定派一小股部队从后山绕到敌后袭击,使敌腹背受敌,伤亡惨重,傍晚不得不败回洪洞县城,三支队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保卫了苏堡茹去村抗日政府机关及群众的安全。

    景仙洲郭家节反偷袭。汾河东抗日支队是一支转战于洪洞、赵城、浮山、临汾一带的我党抗日武装。支队长景仙洲是一位敢打猛战恶战的指挥员,打起仗来不要命,日伪和群众都称打起战来的“景疯子”。19411221日,驻守广胜寺道觉村据点的日军一个中队及伪军一部,妄图偷袭赵城县驻石门峪、井子峪抗日政府机关,驻防在郭家节村的汾东抗日支队长景仙洲早有察觉,提前在郭家节村构筑好布防工事,利用山地有利地形,指挥支队战士同日伪军进行激烈的反击战斗,在激战当中,决死一纵二十五团一营闻讯赶快,从侧翼发起反击战斗。日伪军招架不住大败而退。此次反击战斗击毙日军中队长田中横野,打死打伤日伪军45名,缴获枪支弹药和军用地图。一连排长陈明山和22名战士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受到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和政委薄一波的通令嘉奖。

    烽火台下伏击战。苏堡镇蜀村地处洪古公路线上,公路从村中穿过,村北依虎头山丘,村中北山高处现存有明代烽火台一座,南临涧河地势险要,是进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门户要道也是伏击的理想作战地点。19488月,日军刚村宁茨使用“铁滚战术”,向我太岳区抗日根据进行大扫荡,我太岳抗日军民经三个月的艰苦奋战,取得了反扫荡的重大胜利。11月初,从太岳根据地扫荡正在败北的日军,拖着疲惫的躯体,垂头丧气地沿洪古路线向同蒲沿线撤退。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洪洞县游击大队大队长段龙章决定在蜀村北山烽火台一线设伏从太岳抗日根据地扫荡撤退的日伪军,县游击大队大队长段龙章亲率县游击大队二连,协同八路军57团一连,以蜀村烽火台为指挥中心,连接蜀村西堡子一线秘密设伏,等沿洪古线撤返日军队伍。设伏于第二天,从太岳根据地撤出日伪军一部进入伏击圈,大队长段龙章一声令下,我设伏部队猛烈开火截断敌人退路,在火力掩护下,伏击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猛扑痛击敌人,公路两侧冲锋号声、战士们的喊杀声、枪炮声、鬼子的嚎叫声交织在一起,展开激烈的白刃战,经半小时激烈战斗全歼日军一个连队,伪军一个排,缴获歪把子轻机枪2挺,掷弹筒一具,步枪60余支,俘敌10余名,打了一场极为漂亮的伏击战。

    巾帼出手敌胆寒。1938218日下午,一队日伪人员来到耿壁村,伪军随后返回赵城县城,日军108师团米田部60多个日军登上耿壁村堡子,将五六个院内居民全部赶走住了下来,见此情景,村民郝虎子、王海子二人决定悄悄前往东山腰间的孙家山村决死纵队驻军报信。孙家山村当时驻扎有决死一纵一营两个连,营教导员刘亚雄是位女性,山西兴县里峪上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留学苏联,抗战时曾往太行区第三专署专员。听到这一消息,营领导决定打这一仗。刘亚雄决定部队分南、北东路秘密进攻。由于有耿壁村民做向导,战士们走的全是捷径,直到北路突击队登上堡子顶端,敌哨兵被打死,沉睡的日军才被枪声惊醒乱作一团,就这样我部队迅速控制北、东、中村制高点,战士们冲入院内,从各窑洞窗户向慌乱的日军扫射,冲入院内的日军也被我方居高临下的射手射死,这次夜袭战全歼日军60多人,缴获三八式步枪60余支,歪把子机枪1挺、九二式步兵炮1门,打了一个大胜仗。193932日,在安泽县唐城镇,军民3000余人举行游击一团庆功大会,大会由一团政委阎定础主持,时任决死一纵政委兼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主任薄一波亲临大会,代表纵队奖励耿壁村战斗有功人员。

    洪赵反稻田斗争。1942年至1944年间,日军制定了以战养战,改麦田为稻田,种植稻田的庞大计划,准备在洪洞,赵城二县武装强行开发稻田。洪赵二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稻田斗争。194456日,县游击大队政委黎巍组织群众800多人,以南秦村为中心扫毁稻田,1944527日,洪洞抗日政府县长郭思敬召集县、区、村三级干部会议,部署方案即开始行动,组织1千余人,由干部带队一夜之间毁掉南秦、冯堡、东西永一村秧苗稻田,并于夜间,县武工队队长张生贵,率领民兵,夜袭南秦日军根据点,一举捣毁歼灭日军“稻田事务所”。

    19445月下旬,赵城县在反稻田斗争中,抢稻种五万斤,毁渠6次,毁稻秧4次,县游击队打死日军稻田顾问一名,洪洞水田主任一名,参加反稻田斗争群众高达3000余人。洪赵两县取得了反稻田斗争的完全胜利。

    军民抢运“赵城金藏”。洪洞县广胜寺始建于东汉、唐、元、明清均有修葺、续建。广胜寺因琉璃飞虹塔而闻名,寺内“赵城金藏”更是国宝。

    19424月中旬,驻广胜寺道觉村据点日军,通知广胜寺寺院主持,农历三月十八庙会期间,日本考古专家要上塔扫塔祭佛。抗战爆发后,为赵城金藏不至丢失。广胜寺力空主持将赵城金藏由大殿经柜移到塔内,用砖将塔门封死,日本人要上塔祭佛金藏必将暴露。力空主持得知后急忙到明姜兴旺峪赵城县抗日政府驻地找赵城县抗日县长报告了这一紧急情况,杨泽生县长向时任县委书记吴辰汇报,并由县委派人向太岳二地委报告,赵城县委根据太岳区党委和二地委史建书记指示。经研究决定于1942425日夜间行动抢运金藏,绝不能让“赵城金藏”落入日本人之手。中共赵城县委研究以赵城县县长杨泽生,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徐生芳,县公安局长刘骞组成抢运“赵城金藏”指挥小组,由杨泽生县长统一指挥,并将县委、政府、公安机关和周边山区可靠党员干部120余人组成抢运队伍。县长杨泽生坐镇兴旺峪村统一指挥,县游击大队长徐生芳带领县大队,二地委派下的一个八路军连队配合包围监视道觉村据点日军,掩护抢运队伍。县公安局长刘骞带领抢运队伍拉开距离,毫无声响的向广胜寺前进。寺院和尚根据事先安排将藏在塔内经卷从塔内吊下,抢运干部队伍即接手将经卷装入布口袋,背上经卷急速向郭家节村转运,在郭家节村准备好驮驴,每袋装一驮。从郭家节村到广胜寺十多里山路,抢运人员往返背运,有的丢鞋光着脚背运,有的挂破衣服,来回三四趟才将经卷4800余卷抢运背完,黎明前交由八路军连队押送驮队将“赵城金藏”转移至安泽县亢驿镇太岳二地委驻地,这场党政军和僧人全力配合,快速闪电般的总体战,没放一枪,没伤一人,胜利完成了“赵城金藏”抢运任务。19425月,日军对太岳进行大扫荡,将经卷移交太岳行署,将经卷藏在沁源山区一个废弃的煤窑内长达四年之久。1946年又运到河北涉县天主教堂交由北方大学保管。19494月运交北平图书馆。1954年开始整修赵城金藏。1982年全部整修经卷工作完成后,现存北京图书馆,为镇馆国宝之一。

    血染的丰碑。五马岭卫勋元牺牲。194029日,根据三专署路西办事处指示,组建洪洞县(河东)抗日政府,任命卫勋元为政府县长,1940211日,卫勋元由安泽率队回洪洞南垣途中,在古县五马岭村遭阎顽卫立功教导师包围,在突围激战中壮烈牺牲。

    东湾村赵德荣牺牲。1941711日,驻赵城,洪洞县城及苏堡据点的日伪军合击洪洞(河东)抗日政府驻地东湾村,洪洞县游击大队大队长赵德荣迅速组织指挥县游击大队一连和洪洞(河东)公安局实施突围战斗,在突围激战中,县游击大队长赵德荣壮烈牺牲。

    李春荣血染敬村。李春荣洪洞广胜寺石桥村人,1938年参加抗日武装,先后任交通员、工作员、指导员、洪洞曲亭抗日三区区长。1945年夏收之际,李春荣和区助理员候美德在县政府开完会,一村接一村安排夏收抢收工作,夜宿曲亭敬村一大户人家李家楼院,因叛徒告密,驻曲亭炮楼日军将李家楼院团团包围,因院墙太高无法实施突围,只得决一死战,在抵抗中候美德首先中弹身亡,李春荣只身一人,边打边被敌围困在院内,子弹打完,腿受重伤,被敌抓住,捆于院内大柱子上严刑拷打,逼其就范,李春荣大义凛然,痛斥倭寇,骂声不绝。日军随灭绝人性,轮流将他浑身连捅13刺刀,血流如柱,壮烈牺牲。

    尚登云宁死不降。洪洞县西乔庄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洪洞三区区分队长,在战火纷飞的抗日岁月里,他带领这支小分队,昼夜出没杀鬼子除汉奸,袭碉堡破铁路,使敌闻风丧胆。1945123日,他奉上级之命带一游击小组,深入敌控铁路沿线活动,夜宿秦壁村圪塔院内,124日拂晓,日军突然包围了村子,他只身掩护其他战士迅速撤退,激战中身负重伤,被敌所捕抬赴洪洞县城。在狱中,敌人软硬兼施,迫使他投降,尚登云坚贞不屈誓死不降,敌人无计可施,又将他押赴临汾日军宪兵队囚禁,19456月,尚登云在临汾英勇就义。

    林克信瓦窑头遇害。林克信洪洞县赵城镇瓦窑头村人,1939年入党,历任赵城县二区武装工作委员会主任兼政委、赵城县一区武工队队长。抗战期间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并多次伏击日军,击伤击毙多人,鼓舞民众。1944年,身为中共赵城县委宣传部长的张冰如叛变投降,对我赵城党和抗日武装威办极大,林克信奉命潜入赵城县城,在日军严密保护叛徒张冰如的情况下,手持双抢将其击毙于张家中,为党组织及地方除一大害,被太岳区表彰为完成特殊任务,建立特殊功绩的战斗英雄。1945年6月,他在瓦窑头村与日伪遭遇,当即被俘杀害。1948年被赵城县人民政府授予“忠肝义胆”金匾。

    霍岳娇子徐生芳。 明姜小李托村人,1937年入党,1938组建赵城县二区自卫队任队长,19419月,任赵城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带领赵城县抗日军民打日伪、端炮楼、破击铁路线150余次,炸翻日军列车6次,参加了著名抢救“赵城藏”战斗。徐胜芳指挥作战,英勇善战,打起战来不要命,被赵城县当地称为抗日的“徐魔子”,一时间令日伪军闻风丧胆,为赵城县的抗日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40年初,太岳区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于112日在明姜后河村以赵城、霍县、灵石游击队为主组建太岳一分区新编第七团,徐生芳为团长。1947713日,奉命攻打安邑县城,徐胜芳亲率领营连干部到城下抵近侦查,不幸触雷牺牲。太原区授予徐生芳“霍山脚下英雄”光荣称号。

    民兵英雄高辉达洪洞大槐树镇大胡麻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曾任安泽县武委会干事,1945年秋经组织批准参加洪赵三区武装突击组,锄奸反霸,瓦解敌军,开展敌区活动,虎穴锄奸,捕捉敌特等方面多次歼灭敌人,屡建奇功。19461119日,敌军400余人掩护汽车从临汾往赵城县城运送给养,他同战友迅速赶到大胡麻西南角堡子上狙击敌人战斗,从清晨打到下午3时,高辉达在作战中英勇牺牲。19471月,晋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以参字第1号通令,授予其“民兵英雄”称号。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戌武胜唁电高辉达家属。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为高辉达颁发了烈士证书。

    特等杀敌英雄韩金虎。洪洞县明姜石门峪村人,抗战爆发后,1940年参加民兵并担任村武委主任,上级给他发了一支德国造“老套筒”,就同日本鬼子打起游击来了,不到三个月就打死鬼子15人。1943年初日伪军东到石门峪扫荡,韩金虎不得召集民兵就利用地形,东打西藏,一人一枪的“麻雀战术”,7枪打死7个敌人,打的日伪军一个连不敢前进。同年9月,又在大东沟带领民兵设伏,6枪打死7个鬼子,一个鬼子被串了“糖葫芦”。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老套筒”单独作战配合部队作战272次,仅他一人用“老套筒”就消灭敌人152人,1947年被太岳区武委总会授予特等杀敌英雄,神枪手标兵,“老套筒”光荣称号。

    一级战斗英雄张永胜。洪洞县赵城镇大连沟村人,1942年抗日时期入党,在担任民兵连长期间,曾组织参加“家庄炸碉堡”,“永乐村打伏击”等战斗。他胆大心细,刻苦钻研,亲自试制成功了400多个石雷,在多次对日作战发挥了巨大威力,被太岳军民称为“爆破大王”,荣立一等功1次,并被太岳军区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特等爆炸英雄商清富。洪洞县曲亭镇师村人,抗战紧急紧要关头。1943年冬,商清富在南垣师村办起地雷厂,他经常活跃在南垣一带,运用地雷战杀敌成绩显著。194411月,洪洞县召开群众大会,商清富被选为一等民兵英雄,8音手枪1支,皮手套1个,花毛巾1条,铜奖章1枚。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商清富爆炸队共作战566次,单毙敌316名,炸敌汽车2辆,碉堡58座,单独配合部队解放城镇20余处,先后为太岳区提供炸药8万吨以上,造地雷数万颗,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被太岳区评为“特等爆炸英雄”。

    全国民兵战斗英雄张伯富。洪洞县大槐树镇西冯堡村人,1941年入党,抗战期间曾武工队队长抗日区武委会主任。他带领民兵勇敢机智的与日伪战,游击战经常出没于敌人的城和据点之间。他的民兵队号称伯富战斗队,杀汉奸、捉鬼子,多次完成提供情报各种任务战功卓著,屡次授奖1945年太岳区委会奖给带领的民兵队一面铁石锦旗。19476月,在太岳区群英大会上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大会被评为全国民兵战斗英雄1960年,作为全国民兵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出席会议,曾两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洪赵二县抗战时期发生过重大战役,重大事件的革命老区村193抗战时期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驻扎过的革命老区60年代出兵出粮出钱支援革命贡献10

    洪洞县县城乡镇村革命烈士纪念亭纪念碑烈士陵园共计37

    解放赵城纪念亭位于赵城镇凤凰广场东南角。1946814日,太岳四纵第十旅第二次攻取赵城县城,为纪念县城解放。时任赵城县县长晋子特刻碑为念,由于种种原因,此碑埋于地下60年。2006 年,为纪念赵城解放 60 周年,重新立于赵城广场。被中共洪洞县委、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 “洪洞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洪洞县革命烈士纪念亭,位于洪洞县城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东北角,建于195212月,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庄严肃穆,由革命烈士碑亭和骨灰存放堂两大部分构成。烈士亭为砖木结构四角长方形碑亭,分洪洞烈士亭和赵城烈士亭,两亭东西并列。洪洞烈士亭下立有6通巨碑,首面碑上镌刻着山西省人民政府原副主席王世英题词:歼敌灭寇实壮烈,洪崖古洞出英雄。接着是中共洪洞县委原书记张耀庭撰写的《槐乡儿女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赵城烈士亭补建于19845月,亭内立巨碑5通,首面碑上镌刻山西省人民政府原省长裴丽生的题词:烈士英名永垂不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石碑的背面,刻有洪洞县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烈士英名。被中共洪洞县委、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洪洞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要不忘国耻,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日精神,激励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而努力奋斗。(洪洞县老促会、关工委)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