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记忆与时代使命
——参加省老促会重点工作推进暨宣传工作(阳泉)座谈会侧记
山河作证:古道雄关的血色黎明
会议现场
20日的太行晨曦中,我们参加省老促会100多人队伍,统一乘坐大巴车,沿石太铁路蜿蜒而行。娘子关的隘口在秋阳下泛着冷铁般的光泽,这座“天下第九关”的砖石间仍嵌着1937年太原会战的弹痕。登临城楼,风声裹挟着八十年前的炮火呼啸——当年八路军129师在此阻击日寇七日七夜,关前涧水曾被染成赤练。同行的老促会代表抚过箭垛轻叹:“每一块墙砖,都是先烈用脊梁垒起的盾牌。”
移步固关长城,颓垣断壁间野菊怒放。明代烽燧与抗战工事在此重叠,石缝里生出的酸枣树虬枝盘曲,恰似三晋儿女不屈的筋骨。1940年百团大战时,这里曾是八路军破袭正太铁路的瞭望哨。恍惚间,山风送来汽笛长鸣——恰如史料所载,当年为阻日军增援,铁轨被撬成“麻花”抛入深谷。
伏击传奇:七亘大捷的智慧丰碑
上午十一点抵达七亘村,黄土崖壁上的弹孔仍如蜂巢密布。1937年10月,刘伯承元帅在此创造“重叠待伏”的战争神话——同一地点三日两伏,歼敌四百余众。站在当年机枪阵地俯瞰峡谷,但见千沟万壑如大地掌纹,这里地形是天然的歼敌场,更是人民战争的活教材。来到村口纪念碑前,与会同志怀着崇敬之心进行三鞠躬,金黄的穗浪与弹痕斑驳的岩壁,构成一幅震撼的时空对话。
铁血史诗:百团大战的精神熔炉
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前,参会人员排队注目,省政协副主席、省老促会会长王立伟移步前去整理花蓝彩带,大家在主持大会的统一指挥下向英雄纪念碑三鞠躬。走进百团大战纪念馆,巨幅浮雕《破袭》迎面撞入眼帘——铁镐劈开铁轨、民兵肩扛枕木的群像,凝固着1940年那个火热的夏秋。展柜里一盏锈蚀的煤油灯引人驻足:这是八路军总部所用,彭德怀曾在灯下签署《战役预备命令》。当电子屏亮起“参战105个团”的数据时,某县老促会同志忽然泪落:“我爷爷就是决死纵队战士,他们用命撕开的血色通道,如今已成乡村振兴的公路网。”
会场钟声:红色基因的当代答卷
20日上午九时,阳泉宾馆会议中心庄严肃穆。省老促会常务副会长丁文禄主持会议,宣布这场凝聚共识、部署未来的推进会正式开始。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鞠振的致辞饱含深情,他细数这片英雄土地上的红色家底,强调传承与发展的时代责任。随后,各市老促会会长逐一交流发言,汇报工作亮点,分享实践经验,探讨振兴老区的路径与挑战。
会场气氛在中国老促会副会长漆志恒的讲话中推向高潮,他立足全国视野,肯定山西成绩,指明未来方向。省政协副主席王立伟的重要讲话则如洪钟大吕,他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弘扬老区精神的重大意义,对全省老促会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和具体要求,字字千钧,激荡人心。
议程行至中段,省老促会副会长冯改朵郑重宣读了关于表彰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及优秀通讯员的决定。当受奖代表在掌声中依次上台领受荣誉证书,会场内涌动着致敬奉献、激励前行的暖流。隆重的颁奖仪式,不仅是对过往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持续讲好老区故事、传播红色能量的动员。
参加这次大会后,我们倍感肩上责任重大,它时刻提醒我们要踏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百团大战记念馆的足迹,莫忘来路,砥砺前行,弘扬老区精神,助推老区建设,为振兴老区发展贡献余热。
作者:魏友夫 朔州市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