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闻
  • 全国老区
  • 山西老区
  • 地市老区
  • 地市老区

    弘扬抗战精神促进老区发展

    ——乡宁县老促会考察“红色小延安”盘道村探寻红色记忆

    红色山西网  2025-08-26  浏览:3723

    近日,乡宁县老促会总顾问白银柱、顾问段刘发、执行会长辛东平带领《红色蝶变》编辑部人员前往襄汾县古城镇盘道村,探寻这片被誉为“红色小延安”的土地上的红色记忆。

    图片3.png在盘道村调研

    盘道村位于吕梁山脉姑射山脚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右有三官峪,左临豁都峪,前隔涧滩河,后靠照壁山,南面有通往县城的道路,西边可达乡宁县境内,一向为交通要塞,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19362月,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进入山西。41日攻克襄陵县城,43日到达盘道村。红军到达后,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揭露敌人的欺人之谈,并开展打土豪、斗地主、开仓济贫等活动,使群众打消了顾忌,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938年汾城沦陷,汾城县政府转移到盘道村。同年6月,阎锡山在“古贤会议”上决定将晋西南三角地带的各县自卫总队改编为山西政治保卫队的三个支队。同年10月,中共晋西南区党委、乡吉特委通过汾城县长胡西安和牺盟会乡宁中心区向阎锡山建议,将汾城、襄陵、乡宁等7县人民武装自卫队合编为山西政治保卫队第二支队,支队机关设在汾城盘道村,后迁乡宁县鹤坡村。山西政治保卫二支队的成立,为当地的抗日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武装力量支持,他们在乡宁边山及周边的汾、襄、稷、新、河等地,坚持开展游击战,保卫各级机关,打击日伪军。

    193934月,第二战区在陕西宜川秋林镇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决定将政卫二支队、三支队合编为213旅。19396月,山西政治保卫第二支队与平陆、夏县、芮城、垣曲4个县抗日自卫队组建的山西政治保卫队第三支队合编,在乡宁县双鹤乡鹤坡村正式成立213旅。著名的“上海七君子”之一李公朴亲自参加了成立大会,并在鹤坡村舞台上发表了演讲,还为213旅谱写了旅歌 。213旅活动于襄陵、汾城、乡宁边山一带,他们在盘道村及周边地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激烈战斗,为保卫当地百姓、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牺盟会乡宁中心区也在盘道村发挥了重要作用。1938年,乡吉特委(共辖13县,先后驻汾城盘道村、乡宁上章冠村)通过牺盟会乡宁中心区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牺盟会乡宁中心区在盘道村大力宣传抗日思想,组织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抗日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襄汾县委在盘道村也有着一系列重要活动。1938年,乡吉特委和政府机关驻扎盘道村,襄汾县委在此积极开展工作,领导当地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和政权建设。在借粮运动中,盘道村村民原树祯带头捐出5石小麦和杂粮,还捐出麦草、秸秆等饲料,为抗日政府提供了有力的物资支持,他的家也成为了抗日政府的后勤部。县政府机关缺资金时,他又立即拿出200现大洋,全力支持抗日工作。

    图片2.png参观村庄

    如今,走进盘道村,浓郁的古老文化与红色气息扑面而来。村中的院墙上,“弘扬革命传统精神 打造美丽幸福乡村”“传承红色圣火 共建绿色家园”等催人奋进的标语一眼可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红色宣传画穿插其中,再现了发生在当地的革命历史事件。盘道村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和镇政府的支持下,正在积极探索红色研学旅游模式,力图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片土地上的光辉历史。

    站在盘道村的红色土地上,指尖抚过斑驳的革命旧址墙面,耳畔仿佛仍能听见当年红军宣传抗日的嘹亮口号,看见213旅战士冲锋陷阵的热血身影,感受到牺盟会员奔走呼号的赤诚之心。那些镌刻在岁月里的牺牲与坚守,早已化作这片土地的精神基因,融入代代村民的血脉之中。

    图片1.png参观红色纪念馆

    乡宁县老促会执行会长辛东平在参观中动情表示:“盘道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滚烫的红色记忆,每一个故事都是砥砺人心的精神火炬。我们编纂《红色蝶变》,就是要把这些快要被时光淡忘的英雄事迹挖出来、写下来、传下去,让后辈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依然能点燃奋斗的激情。”

    当夕阳为盘道村的红色标语镀上金边,这场探寻之旅已不止于资料收集——它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是一次对革命先辈的深情致敬,更是一场将红色火种播向未来的行动。相信随着更多红色故事的发掘与传播,“红色小延安”的精神光芒,必将照亮更多人砥砺前行的道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传承中奋进,在铭记中担当,让革命先辈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乡宁县老促会 许昱 李健校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