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闻
  • 全国老区
  • 山西老区
  • 地市老区
  • 地市老区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抗战精神

    ——乡宁县老促会以多元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红色山西网  2025-07-19  浏览:3796

    在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到来之际,乡宁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以“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纪念活动。从影像记录到现场宣讲,从文化传播到标志更新,从文艺演出到史料挖掘,每一项活动都承载着对历史的铭记、对先烈的缅怀,更凝聚着老区人民赓续红色血脉的坚定信念。

    一、以光影定格英雄:助力电影拍摄,让烈士精神“看得见”

    为让抗战英雄的事迹跨越时空被更多人知晓,乡宁县老促会主动牵头,全力助力抗战题材电影《永恒的光华》拍摄工作。在影片筹备阶段,老促会通过组织座谈会、项目推介会、烈士事迹报告会等多场活动,向社会各界讲述董光华烈士的故事,为电影拍摄营造了“全民关注、共忆先烈”的浓厚氛围。同时,专门组织熟悉本地历史的老干部深入走访烈士生前相关地点,与知情者细致交谈,系统挖掘董光华烈士投身抗日、英勇就义的光辉事迹,为影片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鲜活的素材,让英雄形象有了更坚实的历史支撑。

    微信图片_20250719175658.jpg活动现场

    在拍摄过程中,老促会更是全程跟进、主动服务:积极联系县职业中学,动员学生参与影片义演,用青春力量演绎历史记忆;协调拍摄场地、后勤保障等事宜,为剧组解决实际困难。在多方协同下,电影拍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为后续通过光影艺术传播红色故事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以史料唤醒记忆:走进基层宣讲,让历史教训“入人心”

    “每一段抗战历史,都是激励后人的精神养分。”为让老区人民尤其是青少年深刻理解“不忘国耻才能开创未来”的意义,乡宁县老促会将“历史课堂”搬到了学校、社区和农村。

    微信图片_20250719175637.jpg

    活动现场

    微信图片_20250720091606.jpg活动现场

    微信图片_20250720102915.jpg活动现场

    老促会执行会长辛东平深知“鲜活的史料最有说服力”,他花费数月时间整理乡宁县抗战史料,将本地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役、英雄人物、群众支援等历史细节,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带着这份凝结心血的“历史教材”,他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述“家乡的抗战故事”,深入社区为居民还原“身边的英雄传奇”,来到农村与老乡回忆“当年的抗争岁月”。详实的史料、生动的讲述,让“自励自强、振兴老区”的信念,随着历史记忆一同走进了干部群众和学生的心里。

    三、以故事连接代际:邀请亲历者讲述,让红色血脉“能传承”

    “烈士的故事,要靠一代代人讲下去。”乡宁县老促会特别邀请退休干部栗玉清、张秀英夫妇担任“红色宣讲员”,这对夫妇多年来专注收集本地抗战史料,对董光华烈士的事迹了然于心。

    在老促会的组织下,夫妇二人先后走进乡宁二中、乡宁职中等学校,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述董光华烈士如何放弃安逸生活、投身抗日战场,如何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坚守信仰、慷慨就义;他们还来到光华镇、双鹤乡、台头镇等乡镇,结合当地与烈士相关的历史遗迹,为乡亲们还原烈士与老区人民并肩抗日的场景。“英雄不是课本里的名字,是真真切切为我们拼过命的人”——接地气的宣讲让听众深受触动,也让“不忘先烈、开创未来”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四、以影像传播文化:拍摄系列宣传片,让红色基因“广流传”

    为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乡宁县老促会将“镜头”对准本地重要抗战遗址与历史事件,启动系列抗战宣传片拍摄计划。在市老促会的专业指导和红色山西网的技术支持下,团队以“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了《乡吉特委》《红色光华》两部宣传片的拍摄。影片通过实地取景、史料考证、人物访谈等形式,系统展现了乡宁县在抗战时期的重要地位与贡献,因内容扎实、制作精良,在审核阶段便获得了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老促会还牵头召开“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工作推进会,梳理本地红色资源分布、明确传播重点方向、制定具体推进计划。通过“摸清底子、定好路子”,为红色文化在基层的常态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让红色故事真正走进群众日常。

    五、以标志铭记历史:更新纪念设施,让老区荣光“有依托”

    “看得见的纪念,才能让记忆更深刻。”718日,乡宁县老促会组织的“抗战纪念标志更新”行动正式完成——为抗战时期的县委驻地店儿坪村、抗日义勇军诞生地桃花山村,以及213旅军政干校驻地、董光华与闫佐江烈士牺牲地蝉峪河村,全部更新了高标准永久性纪念标志。

    微信图片_20250719175600.jpg

    桃花山村

    1752922252184.png


    蝉峪河村

    新的纪念标志不仅设计庄重、材质耐久,更增加了详细的历史注解,清晰标注了每个地点在抗战中的重要意义。当村民们看到“家门口”的标志焕然一新,看到先辈奋斗的足迹被郑重铭记,心中的光荣感、自豪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这些静静矗立的标志,也成为了老区大地上“看得见的红色课堂”,时刻提醒后人:这片土地的和平与繁荣,是先烈用热血换来的。

    六、以文艺凝聚情感:编排特色演出,让抗战记忆“可感知”

    “用群众喜欢的方式,讲群众熟悉的故事。”乡宁县老促会联合县文联、县民歌工作室、县老年大学艺术团,组建了一支“红色文艺小分队”,专门编排抗战主题文艺节目,深入老区重点村开展巡回演出。

    演出中,既有再现抗战场景的情景剧,也有改编自本地抗战故事的民歌,还有表达对先烈敬意的诗歌朗诵。值得一提的是,老促会执行会长辛东平还结合乡宁本地文化,创作了歌曲《乡宁饸饹》——以“一碗饸饹”串联起抗战时期群众为八路军送粮、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用接地气的旋律和歌词,让观众在熟悉的文化符号中感受历史温度。

    文艺小分队所到之处,总能吸引村民们早早聚集。当熟悉的乡音唱起红色故事,当生动的表演再现峥嵘岁月,台下的掌声与泪水,成为了“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从光影记录到文艺演绎,从史料宣讲到标志更新,乡宁县老促会以“多元形式”为笔、以“红色初心”为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特殊时刻,为老区人民绘制了一幅“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的生动画卷。这些活动不仅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凝聚起了老区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好家乡的强大力量。(乡宁县老促会办公室)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