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经典 > 人物 >

闻喜县上庄村红枪会会长杨廉臣 组织会员和群众 烟熏火燎 智歼日寇

2022-04-12 11:27 红色山西网
闻喜县上庄村红枪会会长杨廉臣
组织会员和群众
烟熏火燎  智歼日寇
            
1938年3月,日军沿南同蒲铁路侵入闻喜县城,烧杀抢掠,无恶不做,给闻喜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有来犯者,虽远必诛。上庄村红枪会会长杨廉臣组织会员和村民,那年就在本村里展开了一次抗日大战:烟熏火燎,智歼日寇,英雄壮举,至今流传。
兵民合力,将日军逼进窑洞
上庄村地处闻喜县北塬南端,地势高峻,南依稷王山下,东通半塬下庄,下可直达闻喜县城,西接稷山、万荣县,北临北塬全境,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军侵占闻喜县城后,随即对铁道两翼、南北两塬实施军事控制。日军计划在上庄村修筑炮楼,建立军事据点,以控制北塬及神柏、下丁半塬地带。当年11月23日,日军派出17名全副武装人员,扛着测绘器材到上庄村勘察地形,确定炮楼位置。中午,日军从村北村门入村。村中自发成立的民间抗日组织“红枪会”会长杨廉臣等人闻讯,出面将日军安置到村南姜源庙歇息。日军要求村里提供铁锅、柴火,准备自行煮饭。杨廉臣心想,如果日军在村里建起炮楼,就会占据地理优势,居高临下,威慑方圆数十里,不仅贻害无穷,本村更无宁日。他见日军只是一小队人马,经过几十里行军,已经饥渴难忍,疲惫不堪,便决计趁机将其歼灭。但他又看到,敌人全副武装,村里红枪会20多名会员手里的武器,除了他有一把手枪,其余全是大刀长矛,要想取胜,绝非易事。忽然他又想到,当天上午,阎锡山三十四军教导司近百名年轻学员路过这里,要求村里提供伙食,因为一时备不齐饭菜,只带了一些馒头便匆匆出了南门前往稷王山方向,此时刚刚过去一个多时辰,还没有走得太远,应该派人快马加鞭去报告敌情,请他们回来一同消灭敌人。于是乎,他一方面派人出村追赶并搬回队伍,一方面虚以周旋,拖延时间。村里人故意为日军找来一口漏锅,因为漏水,一时又生不起火,便又慢吞吞地去换锅。日军下米做饭时,先后将近过去一个时辰。就在饭要出锅的当口,三十四军教导司兵员返回村里,占据了南北村门,完成战斗部署,随即要求村民把敌人引出庙来,村里便安排一位村民突然闯进庙里大声喊道:“军队把村子包围了” !紧接着,庙外又传来一阵急促的枪声。日军随即端着枪列队闯出庙外。
上庄村当时三百余口人,六七十户人家,村庄坐落在一条南北走向的沟壕中,村民在两侧依岭建房打窑洞,南北两端各建有村门楼一座,东西为各家窑洞崖顶,形成天然屏障。日军出庙后,试图就近从北村门出村,这时,只见大门紧闭,门楼上面架着一挺机枪。顿时,枪声大作。日军一边还击,一边快速沿着村道向南撤退,企图从南边村门突围。教导司一些小战士跃上墙头,开枪阻击敌人,由于枪支落后,发射速度较慢而失去先机,有两名战士中弹从墙上跌落。日军闯到南门附近时,把守在上面的教导司的机枪手立即开枪。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日军进退不得,只得分作两股逃跑,分别退入东侧的两条胡同。一股3人窜入杨廉臣家的胡同,杨廉臣和胞弟杨际隆紧随其后追赶。刚追进家门,他们就听见马圈内伴随着马的嘶鸣传来一声惨叫,赶过去从窗口向里面看时,只见一名日军倒在地上,脑浆四溅,另两名日军龟缩在马槽后面。他们断定,是家里的大黄马受到惊吓,飞起后蹄踢死了一名日军。他俩刚进入马圈,一名日军突然站起来准备开枪,杨廉臣一枪将其击毙。另一名日军见状,吓得“嗖嗖”发抖,抱着枪藏在马槽下面。村民杨全福和几名红枪会会员听到枪声,一人手里提着一把钢锨赶了过来,立即把瘫软在马圈里的日军拉了出来,用铁锨将其拍死。
退入另一条胡同的14名日军,直奔胡同底,企图从那里攀爬上窑涧崖顶突围时,埋伏在院子里的教导司的战士扔出一颗手榴弹,日军急忙后撤,看见村民杨世祥家的院门开着,侧身进入院内,又见院内窑洞门开着 ,就仓皇窜了进去。杨世祥家的窑洞是两孔间贯窑,一门两窗。日军进入后,十几只枪管伸出窗外一齐开火。敌人火力凶猛,不能靠近进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教导司只好退出院外。日军不敢走出窑洞,教导司也不能进入院内,战斗一时形成僵局。由于这条胡同与杨廉臣家相邻,在结束了自家马圈的战斗后,杨廉臣、杨际隆、杨全福、杨青云等人听见隔壁胡同枪响,又飞快带着红枪会员扛着钢锨赶了过来。临村的小张村、大张村红枪会闻讯后,几十名会员也扛着大刀、长矛赶来参加战斗。上庄村每家每户都有青壮年在场。胡同里外,巷道前后,到处是举着钢枪、大刀、长矛,肩上扛着钢锨、撅头的战士和农民,“打死日本人”,“不能放走他们”,“杀了这帮鬼子”,群情激奋,同仇敌忾,喊杀声震天动地。杨廉臣等人爬上侧面的墙头,看见日军正依托窑内窗台密集向外射击,教导司的战士无法靠近,心里非常着急,他们从墙上下来一合计,决定釜底抽薪,用钢锨从窑顶切土堵死门窗。于是,杨廉臣马上带领村里杨殿伟等二三十名红枪队员和群众,从旁边一家院子里飞身上到窑顶,几十把钢锨在崖边一字儿排开,喊着号子,一齐用力踩到底,再一齐使劲向后扳去,只听“轰隆”一声,窑洞前门面的土崖瞬间垮塌,几个回合下去,塌土将下面窑洞的门窗堵得严严实实。窑内的日军有的从土中捅出枪筒胡乱射击,有的用刺刀、枪托从窗扇方格中往外拼命推土,但无济于事,很快又被窑顶切下来的土堵死。天黑前,门窗前的土越堆越厚,日军完全停止了射击。教导司和村红枪会认为,用不了太久,日军就会全部被捂死在窑洞内。这时,教导司忽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立即转移阵地,便匆匆离开了村子。
烟熏火燎,日军在窑洞毙命  
教导司走后,杨廉臣等人听见窑洞内仍然有动静,他们认为,困兽犹斗,日军绝不会坐在里面等死,肯定还要做垂死挣扎,一旦从窑洞拱出来,肯定要疯狂报复村民。如果天亮以前日军还不死,闻喜城里的日军不见派出的这支日军返回军营,也会派兵接应,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必须马上除掉他们,并在大股日军赶来之前清理干净战场。叮嘱全村和邻村一定要攻守同盟,咬死都说是教导司打死了这些日军,便能保全全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杨廉臣提出,要想速战速决,让日军速死,只有一个办法:从窑顶开洞,棉套裹辣椒,洒上煤油,连同高粱秆点燃后一起塞进窑洞,用烟熏火燎的办法熏死这帮坏家伙。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便分头去寻找点火物品。原在西安市经商的杨殿鳌从家中提来一洋铁桶30斤煤油,老杨家、老景家、老周家的人抱来一捆捆高粱杆,一件件烂棉套、老棉袄棉裤,拿来一罐罐辣椒面。大家点着火把,再一次上到窑顶,提起钢锨,很快就将窑顶戳开一个直径约50公分大小的窟窿。窑洞内的日军果然还没有死去,马上从洞口向外开枪。红枪会员们闪在一旁躲过子弹,不停地投进熊熊燃烧着的棉套等东西。不一会儿,便听见窑洞下面传来拼命的咳嗽声和大口的喘息声。再过了一个时辰,只能听见微微的呻吟声了。半夜时分,下面几乎死一般寂静了。估计日军已经毙命,他们投进最后几件老棉袄后,盖上洞口,各自待在家里听候消息。杨廉臣家的一孔窑涧,与躲进日军的杨世祥家的那两孔窑洞,只有一墙之隔,杨世祥家的窑洞底部与杨廉臣家窑洞的侧墙(俗称“窑帮”)相连。杨廉臣回到家里,刚刚坐下,就隐隐约约听到阵阵一声紧似一声的“咚咚咚”的声响,凝神屏息再听去,发现响声是从自己家的窑洞紧邻杨世祥家的窑帮里发出的。接着,就发现窑帮上有土块掉落下来,很快又出现核桃大的一个洞口,一股浓烟带着辣椒、煤油味道喷了出来,呛的他连续打了几个喷嚏。他捂住口鼻,定睛看时,只见洞口里有个明晃晃的东西在一上一下飞速戳着窑帮,立即断定是日军在隔壁用刺刀戳开了窑帮透气。他掏出手枪,将枪筒插进正冒着烟的窟窿,连射了两枪,又在院子里找来一块半截砖头将窟窿堵死,和了一点泥土再把缝隙完全抹平。想到日军还没有被熏死,他又叫上弟弟杨际隆抱起两床旧棉被,倒上灯盏里的煤油,裹进几大捧辣椒面,再次回到窑顶,点燃后投进窑洞,直到窑洞内听不到一丝一毫声息,才回到家里。       
第二天清晨,村民刨开杨世祥家的窑洞,发现浓烟还没有散尽,14名日军全部死去,有的蜷缩在墙角,有的头钻进坑洞,有的趴在锅灶口,死前还拼命寻找通气的地方。还有一名日军,抱着打开刺刀的“三八大盖”靠在窑洞底部的墙壁上,嘴巴大张,口腔和脑后已被子弹射穿,就是他用枪刺戳通了杨廉臣家窑洞的墙壁。令人痛惜的是,杨世祥和他母亲、还有家里的一位不知名的伙计也在窑洞里没有逃出去,不幸同时殒命。前一天在杨廉臣家马圈被消灭的三名日军的尸体,当时就被村民们拉出村外扔到一个叫瓜古嘴的深沟里去了。这14名日军的尸体,被村民用牛车拉出村外,扔进北沟院的一眼枯井里。缴获日军的17支步枪,后来由本村参加这次战斗的共产党员杨全福送交给中共闻喜县委领导的闻喜县人民抗日自卫队第二中队,杨全福在送枪途中不幸遇难。
坚贞不屈,杨廉臣舍生取义
同年11月25日上午,闻喜县城中的日军得知消息,一队人马开进上圧村进行疯狂报复。在日军进村前,村民就已想到日军肯定会来报复,大多数人都转移到了村外沟中。日军在村里驻扎了下来,把全村男女老少赶到村北杨维玉家巷口,四周架着机枪,翻译官用手枪指着村民,要大家说出前天是谁杀死了那17名皇军,不然,统统枪毙。村民吓得一声不吭。几个年纪大的村民,壮着胆子说,这事是部队上的人干的,与村里老百姓无关。村民们也连忙附和着说是队伍上的人干的。日军见问不到什么情况,只好放了村民,气急败坏扬言一定要抓住杀害皇军的人,之后,把各家的粮食抢掠一空,放火烧毁全村300余间房屋。大火烧了四天四夜,暗火直到五个月后才熄灭。此后,日军对上庄这个小村庄又恨又怕,经常派出宪兵和伪军来村里搜查“中国兵”,搅得鸡犬不宁。虽然上庄村民遭受了日军疯狂报复,但日军也不敢在这里修建据点。                                         
1939年5月17日,由于叛徒告密,日军得知是杨廉臣带领红枪会会员和群众杀了17名日本人,派出近百名宪兵和伪军到上庄村抓人。获悉日军已经逼近的消息,杨廉臣和红枪会骨干成员杨青云到村外一个叫望疙瘩的高处察看敌情,不料进入敌人的埋伏圈,杨青云被日军开枪打死,杨廉臣被日军抓捕。日军将杨廉臣捆绑起来,拴在村里杨殿鳌家的拴马桩上示众,宣称抓获了杀死日军士兵的红枪会首领。当天,日军将杨廉臣押到上丁村示众。杨廉臣的岳父是该村大户,日军把他岳父一家赶出家门,全队人马驻了进去,也把杨廉臣关押在他岳父家的一间阁楼上,次日押往闻喜县城日军宪兵队的监狱。
杨廉臣早年毕业于闻喜中学,后升入燕京大学财政系,曾任山西省太谷县财政科长,抗战前供职于山西省财政厅,日军占领太原后随阎锡山省政府撤退到吉县克难坡,后被派回闻喜县协助212旅开展地方工作,日军占领闻喜前被上庄村村民推选担任红枪会会长。日军抓捕杨廉臣后,得知他在全县士绅中很有影响,派出县维持会长、伪教育科长等一行他的旧相识、老同学轮番对他劝降,许愿安排他担任财政科长等等职务,都被他一一拒绝。半年后,家人前去打听情况,日军翻译说:“皇军看重你家先生,但你家先生是个死脑筋,一点也不领情,皇军只好决定把他送到大地方去让他换换脑筋。你们来迟了,昨天已经送走了”。家人信以为真,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得知,当年日军劝降杨廉臣失败,恼羞成怒,但又慑于他在全县的声望,便在一天夜里把他押往城外涑水河边的乔庄滩秘密杀害。时年40岁。
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曾经说过,上庄村的这次抗日战斗,是在抗战初期形成的全民族抗战高潮中,有友军参与、当地群众自发抗日组织主导和本村共产党员参加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地方抗日活动,对鼓舞全县人民抗战斗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应该载入史册,并以此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作者系闻喜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柴振民)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