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壮大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壮大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关于大临河乡高质量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大临河乡位于应县城东16公里处,南靠翠微山,北依龙首山,东邻浑源县,西接下社镇。地势东高西低,分为丘陵、中山区、平川区。全乡下辖23个行政村,人口约2.8万,国土面积182平方公里,确权耕地9.5万亩,河滩地2万多亩,是一个纯农业乡。近年来,大临河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县委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六个转变”部署要求,立足乡情实际,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持续打造全市重要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文旅康养目的地“三大基地”,致力推动产业发展提质提效,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就此应县革命老区建设发展促进会  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致力强化党建引领,打造产业发展“引擎”
       大临河乡坚持党建引领,紧跟县委“组织联建、产业联盟”部署要求,组织全乡23个行政村联合成立“绿富”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以党组织带头发展产业,为全乡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力。近三年,“绿富”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承接上级乡村振兴资金3680万元,建成两个拥有日光温室12亩、暖棚31亩、冷棚285亩、蔬菜育苗温室基地33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个年产150万只肉鸡的现代化养殖场,成为引领全乡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2023年,公司预计可实现产值6100多万元,净收益240多万元,带动就业近520多人,就业增收510多万元。“绿富”公司在山西省星火项目创业大赛中获得第9名的好成绩,获得省级“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同时,深入开展“清化收”专项行动,同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到目前,共摸排合同426份,已清理合同事项19项,新签订合同41份。涉及12个村共收回集体土地3104.7亩,其中,重新租赁988.7亩,一次性收取租金287.98万元;村集体经营116亩,预计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9.6万元。
       (二)致力建设“三大基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打造全市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严守耕地红线,抓好粮食稳产保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8万多亩,今年玉米产量预计达1.8亿斤。坚持不懈发展设施蔬菜,三年累计发展2400多亩,配套发展日光温室优质育苗基地58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近两年建设面积累计达到4万多亩,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农业基础。发展设施养殖,投资1290万元的肉鸡养殖场建成运营,引进山西大象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养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预计年出栏150万只白羽鸡,集体经济年增收80多万元,带动脱贫户户均增收900元。二是打造全市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实施北楼村小杂粮加工厂改造项目,对标“沁州黄”“东方亮”知名品牌企业,引进先进的易拉罐灌装流水生产线、小包装背封包装机,增加“五谷”、“五豆”加工品种,扩大经营规模,拓展线上销售,通过了SC产品质量认证。同时加快注册京东自营店、邮政和工商银行以及“831”贫困县线上消费服务平台,打通线上销售新通道,打造全市特色小杂粮小镇。加工厂预计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万元,实现纯利润20万元。三是打造全市重要的文旅康养目的地。圣水塘田惠墓建设项目完成土地流转,即将开工建设;推动北楼口古城墙、岳胜堡修复工程启动实施;结合庭院经济发展文旅产业,沿旅游公路两旁村庄群众院内栽植果树,发展果蔬采摘业;沿G336、韩镇线、长城1号旅游线发展万寿菊种植630亩,打造集生态、观光、经济效益为一体的黄金经济㾿带。今年秋季,前来该乡观光旅游的县内外游客和打卡“网红”络绎不绝。
       (三)致力发展特优农业,厚植产业发展优势一是大力发展特色蔬菜、杂粮和林果种植。突出绿色、有机、富硒优势,打造大临河乡农产品优质品牌,占领高端农产品市场。近三年,蔬菜种植新发展了无限生长椒、羊角椒、太空椒等椒类新品种,以及硬果类、水果型、小番茄等特色西红柿新品种,玉龙、小金豆、白不老等豆类新品种,试验示范种植达到1500余亩。在四联社、徐峪、北楼口等高寒地区,大力发展优质小杂粮,推广种植晋谷21号、大白谷等特优品种近1200亩。林果种植,去冬今春,在圣水塘现代农业采摘园试种丹东99草莓12亩,草莓上市后,每市斤价格达35--60元,每亩纯收入1.5万元,畅销朔同、太原等地。二是强化科技兴农。争取中国农业大学应县教授工作站和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支持指导,在圣水塘村揭牌成立应县谷子科技小院,开展谷子等杂粮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技术示范与推广,着力提升全产业链整体效益,带动种植户节本增效;邀请省农科院等院校专家教授就蔬菜种植、万寿菊种植、果树栽培、特色菌苗培育、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科技知识,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三是探索发展“数字”农业。以圣水塘村投资1200万元的数字乡村项目为依托,探索富有特色的数字农业发展模式,赋能农业发展。四是围绕土地“托管”做文章。探索实施土地托管项目,把群众从传统劳作当中解放出来,从事大棚种植等用工,获取高额土地租赁收入,获得丰厚务工收益。比如,圣水塘现代农业采摘园,除农民土地流转年收益2.4万元、村集体年租金收入15万元外,季节性用工15人/次,月平均工资收入2500元,当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以春季育苗基地用工为例,一个女劳力每日打工收益达100--130元。秋季万寿菊采摘旺季,一个男劳力每日打工收益达200元左右。五是做好农产品产后服务。通过精心包装、打造“皇金丹”小米等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交易会,以及探索网络销售等渠道,推动线上、线下销售同步拓展,有效地聚集了人气,拉动了营销。在7月份全县举行的“我为家乡代言,助力乡村振兴直播大赛”中,该乡组织的四人直播团队,短短两天时间,线上销售“皇金丹”小米产品400余件,创下4万余元的高销售额,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佳绩。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薄弱环节。蔬菜产业发展起步快,科技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特别是作为全县重要的设施蔬菜种植乡,经过三年来的发展,全乡设施蔬菜面积由原来的58亩,发展到现在的2400多亩,体量足够大,但架豆、椒类、番茄等主要品种病虫害防治的问题,连续重茬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的问题逐年显现;蔬菜特色种植仍在起步阶段,大量品种同质化导致旺季价格倾轧的问题,市场化程度不高,终端销售不畅,蔬菜价格影响了增产增收的问题等等困扰着产业的良性发展。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任务艰巨。目前还存在品牌建设滞后,知名度不高,市场销路不畅,比较效益不高的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建议下步要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特色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打造品牌形象,推动产业上档升级。
       一是要引入专家团队加强指导。多方协调沟通,成立山西农大朔州果蔬研究院,组建椒类、豆类、番茄类、果树类和病害防治类5个专家团队,加强科技指导,加快蔬菜全产业链条建设,推动全乡乃至全县、全市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做大做强北楼村“皇金丹”小杂粮扶贫加工厂。对标“沁州黄”“东方亮”知名品牌企业,推动“黄金丹”小杂粮产品实现有机、绿色认证,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品牌。同时谋划建立京东自营店、乐村淘自营店,争取进入全国832扶贫农产品销售平台、邮政农产品销售平台、全国中行系统农产品销售平台。同时,从谷子种植源头、产品溯源抓起,推动山西省应县谷子科技小院规范运营,带动谷子品种升级换代,助力小杂粮种植及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三要探索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依托北丰疃120万只肉鸡养殖项目,争取大象集团建设肉鸡屠宰加工厂。
       三、启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关键在基层党组织的正确引领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具体到大临河乡,就是要坚持党建引领不放松,进一步落实好产业发展“后半篇”文章。一要进一步强化政治站位。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实现产业振兴。二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大临河乡打造全市重要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文旅康养目的地“三大基地”战略目标,进一步捋清项目任务,明确“路线图”,签订“责任书”,细化落实到乡村两级每个班子成员,加强工作调度、督导和考核,确保任务落实、责任落实,确保质量和进度。三要进一步争取国家项目启动资金。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大临河乡在外工作的相关领导干部,多方协调联系省市相关部门,千方百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同时,依托乡“绿富”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造血、自我输血功能,从根本上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应县老促会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