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庭院经济示范村万荣县薛村沟村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满院橙黄遍地金
——记庭院经济示范村万荣县薛村沟村
 
       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柿熟时。
       深秋,行走在万荣县汉薛镇薛村沟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房前屋后、院落窑顶、巷道两旁一箔箔一片片橙黄色的柿饼,在温暖的秋阳照射下,农民们有的翻晒整理,有的加工定型,个个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悦。
       薛村沟村位于稷王山山脚南端,距万荣县城20公里,距汉薛镇5公里。南与盐湖区上郭乡相连,因一条通往运城的长沟而得名。全村7个居民组9个自然村,分布在七沟八岭一面坡上,沟壑纵横,土地零散。全村371户,1200多口人,总耕地5896亩。
       薛村沟村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作为稷王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带,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抗日游击队、敌后武工队、人民自卫队经常活动于这里的沟沟岔岔,打击日伪汉奸,消灭蒋匪阎顽。老区人民也为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解放后薛村沟村的发展比较缓慢。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硬化了村主巷道,建成了文化娱乐场、图书室、村级卫生所及便民超市等基本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业主导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林主要栽植核桃、柿树、苹果、杏树等。由于受水利条件制约,农民收入仍然低下。2016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该村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发展柿树经济林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来抓,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种植柿树历史悠久的优势,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柿树生产,本着“上山、进沟、占边”的原则,广栽零星柿树,提倡有水利条件的自然村发展成片柿树林。在管理上,该村摸索出“三防一喷、整修树盘、中耕除草、注重施肥”等一整套综合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目前全村发展成片柿树900多亩2万余株,零星柿树5000余株,年产鲜柿500万公斤,加工柿饼130多万公斤。该村还加强产业链条建设,打造营销品牌,运用镇政府注册的“蜜罐罐”“钱串串”“凌霜”3个柿饼商标,引导农民加工柿饼,变过去卖鲜柿为卖柿饼,实现加工增值。目前,“蜜罐罐”等品牌的柿饼畅销我国东三省、内蒙古等地,并远销日本等国。柿树已成为薛村沟村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和“摇钱树”。
       今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薛村沟村党支部、村委会支持脱贫群众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院落窑顶、闲置场地,发展以加工柿饼为主的庭院经济,拓宽增收致富渠道,重点把发展脱贫户和监测户高质量庭院经济作为其精准帮扶的重要措施,扶持41户有发展潜力的脱贫户加工柿饼增加收入,每户发放奖补资金2000元。并强化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政策扶持不落户、政策带动精准有效。该村帮助每户添置了一台价值700元的电动柿饼加工机,提高了加工效率,质量也比传统的手动旋刀大大提升。同时为群众添置了晾晒箔子、防鸟网套、防雨塑料布等,确保把国家资金用在刀刃上。该村注重加工柿饼的技术指导和宣传发动,利用大喇叭讲解电动柿饼加工机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组织专人深入脱贫户指导柿子脱皮加工技巧,保证有能力者都能上机操作。薛村沟村“两委”还及早动手,与太原、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等地20多家客商联系,具体商谈销售柿饼事宜,确保好柿饼卖出好价钱。51岁的脱贫户王俊波,全家3口人,15亩责任田,其中种植柿树5亩,双季槐4亩。他利用国家发放的奖补资金购置了两台电动柿饼加工机,今年将自产和购买的4万多公斤鲜柿,加工成1万多公斤柿饼,预估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加上他作为柿饼经纪人的收入和双季槐等收入,全家今年收入可望达到20万元。进入他家,平房顶、院落内、门前闲置的原村小学篮球场全晾晒的是柿饼,简直成了柿饼的海洋。他的妻子王春红笑着说:“你可别小瞧,这些金蛋蛋,全是钱串串。”在该村扶持的41户脱贫户中,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达到6户,一般户仅加工柿饼收入至少都在一万元以上。
       发展庭院经济,为农民、特别是脱贫户拓宽了一条新的致富路,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愿发展庭院经济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万荣县委老办公楼317室:万荣县老促会  王成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