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广角
  • 老区报道
  • 调查研究
  • 职教卫生
  • 名村名企
  • 非遗故事
  • 老区论坛
  • 老区人物
  • 老区人物

    贺永智:笔耕不辍书写无悔人生

    红色山西网  2025-10-10  浏览:4160

    贺永智是朔州市应县杏寨乡望岩村的一名农民写作爱好者,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通讯员。平常农活儿忙完的时候他就爱写写文章,经常给《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中国老区建设》等报刊发表一些文章,所以不知不觉中就和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微信图片_20251010062115_9_6.jpg贺永智

    作为村里的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和县人大代表,同时他还是《中国老区建设》、《山西老区开发》、《红色山西网》忠实读者和通讯员,能代表基层农民和老区百姓发声,他深感自豪,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光荣而伟大,同时,他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因此,为了不遗余力的发挥好老区通讯员应有的作用,贺永智时时刻刻都在鞭策自己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写作,不辜负组织和老区人民对他的期望,为新农村建设和革命老区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笔耕不辍,农活儿再忙也不耽误写作

    平常农活儿再忙也不能耽误了写作,这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因为每天在农村基层生活,所以他对农村和革命老区的发展更了解,他会经常写农村基层的发展,写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和老区开发建设等稿件。妻子刘桂英也很支持他的工作,为了他的写作爱好,妻子默默的承受了很多。有时他为了写作常常会耽误农活儿,但他的妻子从无怨言,妻子总是默默的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儿和家务事。

    贺永智经常对亲戚朋友们说到:“有这样的妻子和贤内助我倍感荣幸和欣慰,因此我将更加努力的写作,为基层农民发声,为新农村建设和助力老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为宣传家乡不遗余力,助力乡村振兴

    20195月,望岩村被山西农业大学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全省只有五个乡村获此殊荣。为了做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宣传工作,他在《山西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很多有关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文章,使望岩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因此吸引许多地方的游客慕名而来到村旅游参观,还有一些村的党员干部来村里考察学习交流。

    顺着望岩村东往里走,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笔直地向远处延伸,路两侧栽满了小白杨。村庄里街道干净、房屋整齐、白墙青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现在村里实行了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都分开处理,不仅避免了有害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实现了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街道也变得靓丽了。每到春季,一进村街道两旁景观树木郁郁葱葱,还有鲜花簇簇、芳草青青,花香沁人心脾。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他的家乡望岩村,现在来村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使望岩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富裕村”,还间接带动了村里的文化旅游发展和村民的经济收入。

    心系家乡发展,不忘初心永葆农民本色

    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他倍感欣慰也倍感荣幸。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和县人大代表,他深知自己身上的使命责任重大。为了不遗余力的宣传好望岩村的基层党支部和乡村振兴工作,他经常关注国家针对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最新政策,尤其是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和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023年夏天,他还去山西农业大学参加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干部培训班。通过在山西农业大学的学习,掌握了更多的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农业的生产实践中,力求将论文书写在田野大地上,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田地里。作为村里的党员,贺永智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培训,并利用所学知识为村民答疑解惑,在农业专家教授和村民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贺永智让农民群众踊跃发言、不懂就问、不会就提,专家教授结合专业因地制宜为农民种养“出点子”“想办法”,现场互动交流掌声不息。

    贺永智常常对村民们说道:“我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又作为一名基层农村党员,我的使命是光荣而伟大的。我的心里永远放不下的是家乡,我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农民,所以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永葆农民本色。为了宣传家乡的发展我不遗余力的写作,看到家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心里着实感到高兴。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新农村面貌,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家乡的发展激励着我要更加勤奋的写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老区建设继续增砖添瓦。”(魏友夫 王汉平)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