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文艺
  • 老区书画
  • 老区文学
  • 老区文学

    东湖情思

    红色山西网  2024-07-07  浏览:2566

    古人说梦到水是吉兆。每梦到水我的心跟着梦境欢欣很长时间,总感觉好时光要敲击到我的额头。到武汉大学培训的第二天我梦到了水,是大同小石山的水,是那种卡斯特地貌的蓝色水。清澈的水由小石山上的一座咖色石拱桥潺潺流下。于是,我无比坚定地认为:无论卦象上如何解梦,夜里的梦境都与白昼的事与思有关。因为这天我到了武汉东湖,看到了碧波浩渺的湖水。

    1720339776819.png

    东湖又称裹脚湖,是长江右岸湖泊,全湖面积31.75平方公里,比大同六个文瀛湖水域面积都大。我是在黄昏时分进入东湖的,正是武汉凉爽而温和的季节。云,一缕两缕,风,若有若无,天是那种进入暮色前的灰蓝,落日的余晖与湖光山色交融出一种曼妙的意境。武汉市民刚刚饭后,三三两两踏入东湖,有步行的,有骑共享单车的,有夫妻相跟的,有恋人手牵手的,惬意而闲适地走在绕湖环道上。

    看着这些散步的人们,不免心生羡慕。羡慕武汉人脚下有长江、汉江及由这两条大江形成的湖泊,他们拥有水就像我们拥有黄土丘陵一样,出门便是。或许我的思想作祟,看着他们走路的步伐都是雍容华贵的,矫健自豪的。能不自豪吗?生活在一座江河纵横、湖港交织的城市。他们的脚步把我带到了我的母亲河,那便是饮马河和万泉河。这两条河像被吸干的两个乳房,干瘪瘦小。饮马河曾经有一个让人神往的名字——葫芦海,水势之大可想而知。但它抵不过岁月的销蚀衰落成了一根线,如一个丰满圆润的少女变成满脸皱纹的老妪一样,汹涌澎湃的饮马河已然变成了湿地,河柳、草滩、牛羊取代了河水。游人都说:“长城旅游公路饮马河风景最好。”但再好看的湿地也不如之前那宽大滂沱的河水让人震撼,让人心驰神往。万泉河更是如一匹瘦死的大马,只剩骨架了。所以家乡人在哀婉叹息中对于水的追随与崇拜是从灵魂深处开始的。我与丈夫的每次出游无不选有水的地方。因此,来到武汉,课下之余我急奔东湖,像炎热夏天武汉游水者一个猛子扎进长江一样,深切地体验那种来自心魂的舒爽与满足。

    走到一条绿树掩映的柏油路上,路边相隔不远便立着一个小宣传牌,我驻足牌前才知,这是一条红色路。宣传牌是对湖北革命英雄和先进人物的简略介绍。红色根脉无处不在,红色传承无处不有,这种厚植红色文化底蕴、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值得学习和推崇。红色路最吸引我的是马旭,因为马旭是女性。她是我国首位女空降兵,1947年她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耄耋老人的马旭将毕生积蓄的1000万元捐给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用于发展家乡教育和公益事业。马旭不愧是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是中华儿女的楷模。

    顺着这条红色路就来到了湖边。湖畔各种奇花异草争相斗艳,相得益彰。让人感到这是一个人文思想浓重,生态要素优先的景湖公园。湖边不时落坐形态各异的俊石,让碧波荡漾的湖更有一番情趣和风韵。如果说湖畔的花木是湖水的头发,那么这些石头就是湖水的额头了,人在额头上就会高情远意,就有与水亲近的欲望。

    几株闲散的小树下有两块平整的石头伸展在湖中,其中一块像龟背,石块上划出了不匀称的方格,以为是好事者有意拉开的龟纹为石头赋意。后来才知水边所有石头都有这样的纹路,恍然明白纹路是为增大摩擦力的,以防游人站上去打滑落水,可见建设者的用心程度。

    坐在龟石上,心也如水一样平静了。极目远眺,湖面不是一望无际的,而是被一片片绿洲所阻隔,如同一个母亲怀抱着孩子,让人一眼看到她弯起的胳膊。暮色渐近,胳膊处的灯次第渐亮,于是湖面上就有了星星的点缀与亮光,湖的轮廓也就尽收眼底了。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我给你拍个照吧!”回头只见一棵树和我一样茕茕孑立。我知道,我之所以选这两块石头,是因为这两块石头立在水中的样子与我到山东淄博红莲湖公园亲近过的石头极其相似,那时我跳到石头上丈夫给我拍照,他说的就是这句话。声音总是在记忆中不经意间出来敲击一下,让回味成为一种重要生活和平常日子。

     

    吸收了一天太阳光的石头温热如炕,我索性仰面大躺,与龟石背靠着背。这样躺下的感受与坐着就全然不同了,人如浮在水面上,听觉与视觉都有放空的感觉。水撞石块的拍击声,水下生命在水面发出的冒泡声,青蛙与鱼的跳动声,声声如空谷幽兰的天籁之音,声声与我心魂有种前所未有的共鸣。于是人如湖中一尾鱼,无思想,无情感,无思念,无戚怀……只要有水便有一切。我的目光很自然地滑向苍穹,滑到天空,天空挂着半个月亮,我的情绪终究被调动起来了,仿佛我躺在石块上就是为了忧郁,为了哀伤,为了享受孤独,为祭奠一种永久的苍凉。

    天上的月亮是亏缺的,我的思念却是圆圆的。苏轼的词从半个月亮中跳了出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斯人已去,太阳还要升起落下,路还得走,日子还得过,思念的路再漫长也走不出个地久天长。连弘一法师都说“悲欣人生。”我且享用这湖光月色吧。

    就是在这天晚上我梦见了小石山下的潺潺流水。当然小石山不久将会以动人的流水和美丽的景观出现在大同人面前,展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巨大成果。

    可以说,我对东湖的游览意犹未尽。第二天,坐地铁直奔梨园。我没有因不明地理位置而耽搁时间,太阳还挂在西天半边时我就到了东湖。我像失落了什么,在路上寻寻觅觅。我不能欺骗自己,我急切切地来到东湖就是为旧情和回忆来的,因为东湖与我和丈夫在山东淄博出游境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在设置一种虚无而美丽的场景。

    我坐电瓶车观光,这与我在山东安澜湾漫城坐车观光如出一辙。比起安澜湾漫城,这里的水境更加阔大、包容、姣美。东湖实则是个湖群,湖连着湖,湖套着湖,有的湖面积不大,但荷叶翩翩,浮萍点点;有的小湖与大湖隔路相望,如一面镜子,把高楼、绿树、岸上的景物优美地倒影在水中。最让人感怀的当然是大湖了,坦荡开阔,湖面如抖动着的丝滑绸缎。

    湖边的观光人行道别具一格,走在上面有走在红木地板的感觉,不但干净而且富丽堂皇,直直的通道不时伸进湖中半个圆弧,如点缀在湖畔的红色花瓣,站在这样的观景台上,人就有种“与山水共清欢,看岁月暗生香”的审美感知和生活情趣了。

    日暮西山时,太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金红一片,水光更加潋滟,周围的花木更加疏朗有致,山上的绿树更加葳蕤葱茏,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这样的美景总是让我时不时掉头说:“你看……”却又硬生生地把下半句咽了回去。实际我知道,思念不会流向远方,即使我不设局,不假设丈夫与我坐在椅子上观景、躺在草坪里拍照、在风驰电掣的电瓶车上瞭望,他也会如影随形,但又看不见摸不着。明明在向他说话,一转身他却不在身边,那种痛,那种泪,那种哀思不应在湖中洒下,但真真切切地洒下了,我只能歉意地对东湖说:“情非得已!”

    作者:大同市新荣区老促会会长  张桃枝

     

    责任编辑: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