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鸟类摄影
我是1984年开始接触相机的,当时我从上曲乡团委书记调任共青团文水县委宣传部长,单位有个120海鸥牌相机,于是,它就成为我宣传采访的伙伴。记得第一张登报的作品是反映少先队科技手工的《小小科学家》,发表在1985年7月2日的《吕梁报》上。1995年至1996年期间,共青团山西省委办公室创办的《山西团讯》月刊,几乎每期封底都是我的摄影作品,并配有雁阵的诗歌。一度时期《吕梁日报》“三川河”栏目,经常使用我的作品作为栏目照片。随着时代的发展,相机由胶卷时代发展到了电子时代。直到2015年初,我购置了一款150—600㎜的镜头,开始了鸟类摄影。第一次拿上长焦相机在汾河上寻找鸟的踪影,最多的却是成群的喜鹊。喜鹊在画家来说是喜欢的对象,而对摄影者来讲并不是追逐的目标。不过一群喜鹊在棵大树上嬉闹的景象吸引了我,我还是按下了快门,一张大树上十多只各种姿态的喜鹊呈现在画面上。这张《喜鹊登枝》发表在2015年3月1日的《吕梁日报》上。接着《白鹭嬉水》《海鸥追逐》《天鹅疏影》《荷塘夜鹭》《湿地飞禽》《圣湖飞雁》《白鹭欢歌》《天鹅双舞》《黑天鹅》《火烈鸟》等陆续在《山西画报》《名作欣赏》《山西晚报》《五台山》《吕梁摄影》《吕梁日报》等报刊发表。2019年5月上旬的《山西画报》,发表了11幅鸟类作品,并配有我写的《最是动人爱情鸟》一文。2024年3月,《天鹅回家》《白鹭起舞》在《吕梁日报》“瞬间”栏目发表。2024年6月在吕梁市“生态文明·美丽吕梁”大赛中,我拍摄的“欢乐的汾河湾”一组汾河鸟类摄影艺术作品获得二等奖。
火烈鸟 梁大智摄
鸟类摄影通常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精确的设备操作,这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鸟类摄影往往能够捕捉到自然界中最为优美和和谐的瞬间,鸟类飞翔的姿态、羽毛的细腻纹理等,这些变化无穷的瞬间,必然吸引着越来越多摄影人的目光。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鸟类生存环境越来越好,鸟类的品种和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于是,鸟类摄影也成了我摄影的主题。平陆三湾湿地的白天鹅,太原汾河湿地的红嘴鸥,颐和园的凤头䴙䴘,圆明园的黑天鹅,翠湖湿地的灰雁,北海公园的中华鸭,清河的小白鹭,玉渊潭的鸳鸯……拍得最多的就是家乡的汾河,在这里拍到了黑鹳、翠鸟、赤麻鸭、金翅雀、绿头鸭、黑翅长腿鹬、反嘴鹬等。
麻鸭 梁大智摄
有趣的是2016年12月31日,我在文水境内汾河中偶然拍摄到一只世界珍稀鸟类——火烈鸟。而后的半个来月,它一直在刘胡兰汾河大桥北的河中活动。2017年1月12日,我们几个摄影爱好者依然在这里拍到它孤独的身影,并发现它有个翅膀的一缕羽毛受伤了,这更引起我们对它的关注。1月13日,当我们再次来到汾河的时候,火烈鸟成两只了。原来,那只留在汾河里受伤的火烈鸟飞不起来,前段飞经这里时落队在这里,来寻找它的也许是它的配偶。曾有人发现它们飞来时是三只。接着发生的事非常感人,这只没有受伤的鸟一直陪在那只受伤鸟的身边,一会用长长的嘴梳理一下那只鸟受伤的翅膀,一会亲亲它的脖子,一会又引着它试试飞翔。最终那只受伤的鸟也没能飞起来,但它能跑出一段距离了。他们一直踱步、捉鱼,形影不离。在金色的晚霞中,它们像一对情侣,牵手散步……于是我写了《火烈鸟故事》,发表在《吕梁日报》上:
摄魂夺魄的凄啼,划破汾河的宁静传来/那苍劲的双翅,一束羽毛被折害/飘零红枫似天堂的尘埃/孤独寂寞在水中无助地徘徊
是你的羽毛羞辱了人间色彩/还是有人嫉妒你高傲坚挺的身材/竟然暗遭不测,碾碎了你翱翔的情怀/你独自游离在冰冷的河界
裂帛似的啼鸣不断回响天外/寂静河畔,望着朦胧的月亮发呆/思念发芽的种子正越来越盛开/银霜阡陌增添了几许无奈
远处一声呼唤,撕天裂地驱走阴霾/飘洒的羽毛,盛装把浩瀚天空掩盖/熟悉的身影舞出梦幻姿态/柔软的心,顿时融化出无限情爱
短暂的分别,仿佛隔离春秋几载/难诉的衷肠让引项高歌取代/双双依偎两颈相绕着至诚无猜/患难中真情更有着无尽信赖
涟漪碎步浅滩芦苇充满期待/喙吻疗伤缠绵着连理自在/梳理羽衣时刻准备比翼气概/朝朝暮暮圣洁忠贞的心永不更改
晚霞点燃河面,涌起火红色的澎湃/并肩凌波,倒影泛出火焰的风采/烈烈炽灼铸就生命中永恒豪迈/在涅槃中,用鲜血化成浴火燃烧的精彩……
火烈鸟 梁大智摄
鸟类摄影是一种极具挑战性但也非常有趣的摄影领域。多年的鸟类摄影我深深感受到,搞鸟类摄影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拍摄环境的不确定,拍摄中的耐心和等待,都在考验着拍摄者的毅力。但是拍摄者往往乐在其中,每当拍得一张满意的照片,那些辛苦也算不了什么。拍出满意的鸟照片时,总想着配一首诗词,于是就有了我写的一组组咏鸟诗词:
《凤池吟·天鹅》:圣洁仙姿,碧池凌水,靓影淑雅穿云。见烟波浩瀚,霞迎旭日,露泽红尘。赶月追星,九天展翅弄遥辰。欢歌一曲,幽湖鸣唱,梦语融春。风梳雪羽娴舞,傲越松柏顶,独驾精魂。显德凝缘意,道随贤韵,爱到至纯。远望瑶台,更闻潮起阅乾坤。蹁跹处,共三生、大宇无垠。
白天鹅 梁大智摄
《远朝归·白鹭》:池上孤飞,伴晚烟清风,红霞远缀。亭亭玉立,看尽夕阳秋水。幽姿顾影,气韵在、飘飘双翅。沙洲地、见清音鼓翼,霄汉高寄。河岸羽戏轻波,任细草疏林,几度临翠。湖边楚楚,霜染素翎琼袂。芦花待月,碧涛去、东流千里。云天外、却还与晓寒自媚。
白鹭 梁大智摄
《透碧霄·海鸥》:掠风烟,水流沧海漫云天。傲然素羽,涛随波起,万里江寒。追船归晚,长空旷荡,清影凝仙。碧霄中、翎翼飞旋。隐约渔帆远,歌吟箫曲,语妙琴弦。笑红尘洞月,穿云淋雨,更浩瀚无边。击浪来,纵横去,宏魄亘古灵贤。锦鳞嬉戏,汀兰岸芷,寰宇魂牵。自沉浮、龙雾溪渊。看霞光千丈,虽见逍遥,也伴狂澜。
海鸥 梁大智摄
《七律·翠鸟》:翠羽荷塘碧色生,幽湖魅影任纵横。悬空鼓翼翩翩舞,独立风姿脆脆鸣。有意莲间羞彩蝶,无心蕉月饰金璎。灵光一闪叼鱼去,菡萏枝头自在轻。
翠鸟 梁大智摄
《七律·金翅雀》:精灵展翅踏芳枝,沾露含羞吻蕊丝。红额柔情留碧树,金翎蜜意恋瑶池。平添雅趣春光醉,且隐幽闲疾雨时。风哨声中寻靓影,花园月下媚人姿。
金翅雀 梁大智摄
《七律·天鹅》:曲项高歌雪羽牵,柔情几度舞翩跹。长空列阵天姿傲,泽苇缠绵玉影旋。红掌凌波惊拍浪,明眸揽月梦流连。惠风沐浴三生醉,厚徳随魂一世缘。……
黑天鹅 梁大智摄
想拍好鸟类作品首先要熟悉鸟类习性。了解目标鸟类的习性是成功拍摄的关键,鸟类的迁徙和繁殖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鸟类摄影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要了解它们的栖息地、活动规律、迁徙时间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拍摄计划。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器材。鸟类摄影通常需要较长的焦距,以便在不过于接近的情况下捕捉到鸟儿的精彩瞬间。一般来说,3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最佳镜头应该在600mm左右。此外,三脚架、快门线等辅助设备也有助于提高拍摄成功率。
第四,把握光线。光线是摄影的灵魂,鸟类摄影也不例外。选择在日出和日落的黄金时段拍摄,可以获得柔和、温暖的光线,使画面更具美感。同时,注意观察光线的方向和强度,合理调整拍摄角度和曝光参数。利用逆光、侧光可以增强鸟类的质感和立体感,运用好光线会创造出戏剧性的效果。也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低角度、高角度或者与鸟类平视的角度,这样会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
第四,注重构图技巧。在鸟类摄影中,构图尤为重要。可以尝试不同的构图方法,如三分法、对称、前景引入、框架式等,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美感。同时,注意留白,给鸟儿足够的空间,展现其优美的姿态,以营造出一种故事感。俗话说绘画是加的艺术,摄影是减的艺术,鸟类摄影更要尽量简化画面,避免画面过于杂乱,突出鸟类主体,去除不必要的元素,使画面更加简洁有力。要巧妙利用背景,选择与鸟类形成对比的背景,如简洁的天空、模糊的植物等,使鸟类更加突出。要特别注意背景的色彩和纹理,避免与鸟类颜色混淆。使用长焦镜头的压缩效果,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角和背景。鸟类摄影要追求画面的艺术性,多观看专业摄影师的作品,分析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构图方法,学习他们如何利用环境元素和光线。当然,鸟类摄影往往需要后期剪裁获得好的构图。
第五,掌握快门速度。为了捕捉到清晰的鸟类瞬间,建议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一般来说,拍飞翔的鸟类快门速度要控制在1/1000秒以上。如果光线太暗,就需要调解感光度来达到理想的速度。当然,慢速度的追拍也可以拍出虚化的感觉和梦幻般的神奇效果。
第六,使用连拍功能。在拍摄鸟类时,连拍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通过连续拍摄多张照片,我们可以从中挑选出最满意的作品。当然,连拍速度不仅是相机决定的,而且还需要高速的储存卡。
第七,要耐心等待。鸟类摄影需要耐心和毅力,有时候为了捕捉到一个精彩的瞬间,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等待,直到鸟类进入理想的位置或做出特定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冷静和专注,随时准备按下快门。
第八,尊重自然和鸟类。鸟类摄影往往在户外进行,摄影师需要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如森林、湿地、高山等,有时甚至需要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拍摄。鸟类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摄影师通常需要隐蔽自己,以免惊扰到鸟类,这可能需要使用迷彩服、隐蔽帐篷等工具。在拍摄过程中,要尊重鸟类的生活习性,保护生态环境,不要过分干扰它们,不能破坏鸟类的栖息地。
第九,适当的后期处理。适当的后期处理可以提升照片的整体效果。在后期中,可以调整曝光、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第十,不断学习和实践。鸟类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艺,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拍摄后回顾和分析照片,思考哪些构图有效,哪些需要改进。多欣赏优秀的鸟类摄影作品,学习他人的拍摄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鹦鹉 梁大智摄
鸟类摄影是一种结合了技术、耐心、知识和艺术创作的活动,它不仅能够记录自然之美,也能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摄影者在注意学习鸟类知识,从拍摄中观察鸟的特点和习性。我先后4次去平陆三湾湿地拍白天鹅,也在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拍过几次黑天鹅。接触天鹅多了,听听叫声就知道它们准备有什么行动。在人们心目中,天鹅是高贵、圣洁、忠诚、善良的化身,因为它们一生严守一夫一妻制,相伴终生。天鹅在被别的天鹅啄了之后,三五秒内就会展展自己的翅膀,看看是否受伤。凤头鸊鷉是一种漂亮的水鸟,有着优雅的外形和美丽的羽冠。凤头鸊鷉善于潜入水中猎取食物,嘴又长又尖,从嘴角到眼睛还长着一条黑线。它颈修长,深色羽冠,头后面长出两撮小辨一样的黑色羽毛,向上直立,从脖子到喉的两侧围有一圈小形的“斗蓬”,所以被称为凤头鸊鷉。近距离接触凤头鸊鷉是在颐和园,就在离岸三四米的湖面上,漂浮着一个鸟窝。凤头鸊鷉孵蛋时建造的是浮巢,浮在湖上像一个盆。这个浮巢的建筑材料是水生植物的叶子,能随同水位上涨而漂起,不会往巢里渗水。凤头鸊鷉雄雌鸟表达爱情的动作很精彩,只见它们煽动两个翅膀,然后抬起前身,面对面地直立于水中,两嘴接触,同时羽冠竖直起来,相对凝视,然后摇头晃脑,出现“撞胸”的激情双人舞蹈。这是完美的爱之恋舞蹈表演,演绎着纯洁的爱情之美,摄友最喜欢拍摄这个场景。作为鸟类摄影者,听听鸟的叫声就知道鸟是开始警觉还是准备起飞;有的鸟类起飞时,要提醒同伴一起起飞;鸟类起飞后看到同伴没有跟飞,通常还会飞回来招呼同伴一起飞。在与鸟类获取情感共鸣后,你就会有创作灵感,拍摄出精彩的瞬间,创作出有趣的故事。
䴙䴘 梁大智摄
鸟类摄影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鸟类常常被视为自由、美丽和生命的象征,鸟类摄影不应止步于追求视觉奇观,而需成为生态保护的“视觉桥梁”。生态摄影先驱阿特·沃尔夫说:“最好的自然照片,是那些让观众想要去保护它所展现之物的作品。”鸟类摄影既是对自然美的记录,也是推动公众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有的地方开展观鸟摄影旅游也能为当地带来收入,促使居民主动保护鸟类栖息地,形成良性循环。
摄影师既是观察者,也是守护者——通过镜头传递自然之美。震撼的鸟类照片能唤起公众对自然的热爱,激发观众爱护鸟类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作者:梁大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宣传部部长、吕梁市首批乡村振兴文化特派员)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