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野战民兵“虎口夺粮”
阳城野战民兵,是1945年4月13日阳城解放后,为保卫胜利果实,配合我军主力部队解放周边地区乃至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进而支援全国解放而组织的成建制的民兵野战武装力量。与支前民兵、民工成为参战支前的浩荡大军,驰骋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屡建奇功。
1946年9月4日,阎军进逼翼城在即。翼城县甘泉村(距翼城县城30华里)存放着我军200多万斤粮食,一旦阎军抢占了翼城,数百万军粮将落入虎口。因此,太岳军区党委、行署和军区联合发出紧急命令,命令阳城县组织力量,限期从翼城甘泉村将储备军粮抢运回阳城大后方。阳城县委、县政府随即组成以县长张天乙为总指挥,以野战民兵为主的一万余名抢运军粮大军出征甘泉,虎口夺粮。
9月4日当天,万余名抢运大军扛着扁担、挑着口袋、带着干粮,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浩浩荡荡向翼城甘泉村进发,尽管道路崎岖泥泞,但抢运大军仍以急行军的速度提前赶到指定地点。
进入甘泉村储备粮库之后,民兵即刻进行了快速装袋,然后挑起扁担,脚下生风,快速返回阳城。
第一趟抢运虽然顺利完成了任务,但阵容庞大,目标也被暴露,正当我民兵再赴甘泉村二次抢运时,阎军已经抢占了翼城县城,并派出特务四处活动。因此,抢运军粮指挥部下达了一道死命令,强调各路运粮民兵务必加倍警惕,防止敌人的可能阻击,同时要求民兵昼夜兼程,风雨无阻,加速抢运。
就在我运粮民兵二次赶到甘泉村后,翼城县城敌人已派出一股侦察部队埋伏在附近,以侦察我方二次夺粮。而早有准备的阳城民兵的神速疾进,二次运粮行动,使敌始料不及。因此,在我民兵装运过程中,敌侦察兵不断开枪袭扰。当地民兵紧密配合掩护运粮的阳城野战民兵武装不断对敌反击。在武装民兵掩护下,运粮民兵争取时间,快装快运,终于将甘泉村粮库存放的粮食全部夺走。
返程路上,连绵秋雨仍然下个不停,道路更加泥滑,同时,经过连续长途跋涉,一部分人也疲累了。但民兵们硬是靠着两个肩膀一条扁担艰难地挑运。汗水、雨水湿透了衣裤,紧贴于身,肩膀压肿了、拧破了,鞋底磨穿了,脚板打了血泡。但一个个民兵硬是光着脚、忍着痛,冒着毛毛秋雨,踏着泥泞山路,快步不停,当天即行至翼(城)沁(水)交界村庄宿营。第二天,当民兵们启程返阳时,突然从翼城方向传来枪炮声,接着,前来夺粮的敌人朝着运粮队伍疯狂地冲杀而来。掩护抢运大军的我武装野战民兵随即奋起反击,压住敌人火力,掩护运粮民兵、民工继续赶路。县长张天乙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同大家一起担粮。民兵们看到县长与大伙一起吃苦耐劳,长途挑运,受到了极大鼓舞。民兵们冒着飞来的子弹,踏着泥泞的道路,滑倒了再爬起来赶路,没有一个人喊累,也没有一个人掉队或扔掉粮食,更没有一个人当逃兵。就此,第二次抢运胜利完成了任务。
经过10天时间,往返两趟,徒步肩挑300多公里,抢运大军终于从虎口将200多万斤军粮全部抢运回阳城。经群众进行晾晒后,分别安全地储存于城郊坪头、水村、东关储粮库,为人民军队在前线作战打下了物质基础,阳城野战民兵又一次受到了太岳区党委、行署、军区的嘉奖。
随后又远征参战,鏖兵晋南,挥戈临汾,北上晋中,挺进豫西,配合解放军主力部队攻城掠地,开辟新区,为全国解放功劳卓著,永垂青史。(阳城县老促会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