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中阳攻坚战
1946年11月22日,解放军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辖三五九旅、独四旅会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在晋西南地区发起吕梁战役。在晋西南诸县解放以后,二纵集中兵力攻打中阳县城。
中阳县地处交通要道,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城垣坚固易守难攻”。为守住中阳县城,阎锡山派其“精锐”部队四十五师第一团会同地方武装1800多人驻守,有山炮、迫击炮多门,轻重机枪几十挺,由少将副师长兼中阳县县长张居乾亲自指挥。
张居乾企图凭借有利地形固守顽抗。为阻挠解放军进攻,敌人在城外构筑了各种形式的碉堡及碉堡群几十个,主要碉堡墙厚达一、两米,外层还加固了钢材,碉堡所有方向都进行过削壁处理,外面还设置了铁丝网、鹿寨等障碍物。为了防止守堡士兵临阵退缩,敌指挥官命令用砖头把碉堡门封死,在里边贮存着大量粮食、水,饮食起居都不许出门。敌人又在城墙上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城外碉堡形成了交叉火力网,构成“步步为营、层层设防”的防御格局。并利用寒冷的天气,让河水漫上河岸,冻成冰面,以防止解放军接近城墙。张居乾曾狂妄宣称“中阳固若金汤、共军若来,必让其葬身城下”!
12月22日,攻坚战正式打响。解放军二纵三五九旅承担主攻任务,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则负责阻援与助攻,形成“围点打援、协同攻坚”的战术部置。战斗开始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率先占居城内的高地“西大门”,由一个加强连驻守,碉堡密布,火力密集。解放军以土工作业为依托,顶着敌人的炮火抢挖交通壕,逐渐逼进碉堡群。班长李长林带着爆破组,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碉堡,右腿被弹片击中,咬牙匍匐前进,最终把炸药塞进碉堡射孔,一声巨响,阵地成功被攻克。
城西战斗激励的同时,晋冀鲁豫第四纵队一部向城东关发起进攻,东关是中阳县城的外围屏障,房屋密集、街巷交错,守敌利用民房构筑了大量的火力点。解放军釆取了“巷战攻坚”战术,以班为单位,逐院争夺、逐屋肃清。战士们用炸药包炸开院墙,用手榴弹摧毁敌火力点,与敌人展开近距离的搏杀。在解放军的勇猛攻势下,东关守敌大部被歼,残余兵力大部逃到城内,城东外围阵地全部被解放军控制。
11月24日,解放军完成对中阳县城的四面包围,总攻准备就绪。此时,张居乾还负隅顽抗,一面下令加固城防,一面发电向阎锡山求援,声称“誓与中阳共存亡”。阎锡山急令驻离石的暂编第四军驰援中阳,但遭到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队阻援的顽强阻击,援军寸步难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阳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11月26日,总攻信号弹划破夜空。解放军集中迫击炮、山炮等火力,对城墙实施猛烈炮击,突破口很快被炸开。三五九旅作为突击部队,从城西突破口率先冲入城内,战士们冒着敌人的交叉火力点,沿着城墙向两侧扩展,与反扑的敌人展开拉锯战。城内守敌依托街道碉堡与房屋据点,进行垂死抵抗,战斗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解放军采取“分割包围、逐个歼灭”的战术,将城内守敌分割成数块,逐一清剿。最终将敌反扑部队击溃。
下午3时许,解放军对鳳凰山发起最后攻击。爆破组连续炸毁敌碉堡外围工事,突击队趁机冲入碉堡内部。张居乾见大势已去,率残部试图从北门突围,被早已埋伏在此的解放军拦截。经半小时的激战,突围残敌全部被歼,张居乾被俘虏。至此,中阳城内的国民党全部被肃清,战斗宣告结束。
中阳攻坚战历时五天四夜,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五师1800余人。缴获山炮二门,枪支弹药全部。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拔掉了阎锡山在晋西的重要据点,打破了国民党对晋绥解放区的封锁,更巩固了晋绥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的联系,为后续吕梁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后,当地群众自发组织慰问团,带着许多食品、粮食、衣物前往解放军驻地慰问.,称他们是“人民的大救星”。在纪念抗战八十周年之际,回顾中阳攻坚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展现出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成为吕梁解放史上的光辉一页,也永远铭刻在中阳人民的记忆中。如今,中阳的历史陵园里,矗立着纪念碑,铭记着那些为中阳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他们的事迹与精神,激励着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铭记历史、传承先烈精神,为中阳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刘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