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 红色人物
  • 红色故事
  • 红色人物

    中寺村走出“唐支队”

    红色山西网  2025-07-21  浏览:3901

    19377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制造“芦沟桥事变”为起点,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继而倾其40万兵力,沿平汉(北平即北京至武汉)、津浦(天津到浦口)、平绥(北平至绥远)三条铁路线,疯狂向华北进犯,同年118日,太原失陷,阎锡山及其要津撤退到临汾。193823月间,日军向晋南和豫北大举进攻,山西临汾、侯马、运城、风陵渡和河南安阳、新乡、焦作等县(市)相继沦陷。2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组织部长朱瑞以及唐天际、聂真等八路军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联络处领导人,率领机关干部和华北干部培训班学员数十人,从豫北新乡转战山西陵川,经晋城达阳城。

    微信图片_20250721182410.jpg唐天际

    225日抵阳后,看到县城已遭到日寇敌机狂轰滥炸,满目疮痍,形势危急,当晚决定撤离县城,向中条山腹地阳城西南的横河山区转移。26日,朱瑞一行连同阳城县长李敏之带领县政府、县自卫队共600人徒步登程,挥师下寺坪(横河镇中寺村原称)。到达横河后,朱瑞作出了开辟以阳城为中心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复电批准。于38日代表中共中央北方局成立了以聂真为书记的中共晋豫特委,直接领导晋豫边17个县区党的地方组织。接着,在组建以李敏之为司令员的游击队(地方武装)的同时,筹组建立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19383月下旬,根据毛泽东、刘少奇于这年324日向华北我党我军领导人朱德、彭德怀、朱瑞等多位同志发出的《关于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游击兵团的指示》,在唐天际住处下寺坪郝家院北楼上举行了组建八路军游击队的会议。

    微信图片_20250721182216.jpg纪念碑

    唐天际主持会议,中共晋豫特委书记聂真、组织部长薜迅、特委委员方升普、高锦民(敖纪民)以及阳城县县长李敏之及公安局局长刘刚,人民武装自卫队队长朱生荣和桂承志等领导人出席会议。会上,唐天际指出:要在根据地站稳脚跟,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中央明确要求晋豫边地区之阳城、济源、垣曲等地区组织一个支队,这是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任务。

    微信图片_20250721182358.jpg根据地展厅

    为此,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让阳城县长李敏之以大局为重,出人出枪,为组建游击队“忍痛割爱”。李敏之果断服从党的决定,从阳城地方武装中抽出200余人(枪)交给唐天际作为基础。随后唐天际在中寺沟几次召开筹建、动员会议,精心物色人选,呈报八路军战区长官司令部批复。

    3月下旬,“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成立大会在古刹千峰寺隆重举行,200余名人民武装健儿整队入场,齐集寺内,唐天际被任命为司令员,李敏之任副司令员,方升普为参谋长,高锦民为政治部主任,谌志寿为秘书长,接着宣布编队建制名单,整个会场欢声雷动,喊声震天,千年古刹人欢马叫,刀光闪闪。

    同年428日,随着队伍的迅速扩充壮大,游击队在济源邵源的黄楝树村召开了誓师大会。由此,作为晋豫边第一支八路军武装——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后改为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通称唐支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到1939年底总兵力发展到7个大队,3000余人,在晋豫边广大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成为一支名震晋豫边区的英雄部队。

    特别是在193873日—4日,阳城军民配合八路军主力进行的“町店战斗”中,“唐支队”独挡一面,英勇杀敌,战功赫赫。

    19384月,我八路军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56月间,驻豫北日军第25师团一个机械化联队,从陇海线北上山西、企图打通从晋城经阳城到侯马的交通运输线,把战争物资运往晋南地区。当获悉日军驰援曲沃城内嗷嗷待援之敌这一企图后,630日八路军总部随即命令115344旅开赴阳城歼敌。344旅旅长徐海东和政委黄克诚随即从长治挥师阳城,于71日到达町店地区设伏。唐天际司令员同时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在阳城驾岭率两个大队赶赴町店地区,配合我主力作战。期间,“唐支队”奉命在刘村到将军腰设伏,以堵敌西逃。

    73日,盛夏酷暑,烈日当空。进入町店地区的日本鬼子热的要命,纷纷跳入芦苇河洗澡。徐海东旅长抓住战机,一声令下,埋伏在沿河两岸的八路军战士勇猛出击,扑向敌群,在河中开展了白刃血战。鬼子毫无准备,措手不及,横七竖八死在水里,河水变成了血水,残敌没命地夺路逃跑,我军乘胜追击。

    74日上午,“唐支队”奉命设伏在黄崖地段,配合688团歼敌。当一股日军在我主力打击下,朝上黄崖地段拼命抢占山头时,唐天际随命支队迅速出击。埋伏在各个山包里的“唐支队”指战员,即刻以强大的火力对准敌人猛烈射击。一枚枚手榴弹抛向敌群,机枪、步枪喷着火舌,使敌死伤一片。此时,344旅主力688团也从河下赶来,与“唐支队”东、西两面夹击,将敌围在芦苇河下黄崖地段河谷之中予以围打。“唐支队”参战的两个大队指战员喊着杀声,冲向敌人展开拼刺刀,与688团指战员将敌分割围歼。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唐支队”配合688团胜利完成了歼敌任务。与此同时,344旅其他主力部队在町店地区人民群众有力支援下,取得了歼敌大捷。

    这次战斗,单“唐支队”即打死打伤日军20余人、活捉2人、缴获战马11匹、步枪40余支、机枪3挺、大刀30把等。司令员唐天际在战后总结会上说:“町店战斗是我们游击队成立以来打的第一场硬仗、恶仗,也是我们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我们虽然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通过这次战斗,锻炼了我们自己,使我们的战斗力得到了增强。

    町店战斗结束后,“唐支队”军心大振,越战越勇,为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巩固建设根据地,东拼西杀,南征北战,令敌闻风丧胆,多次伏击日军机械化联队、歼敌6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受到朱德总司令的通报嘉奖。其司令部、后方留守机关以及主力部队在阳城生活、战斗了近两年时间,与阳城老区人民结下了鱼水之情。

    19402月初,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命令,“唐支队”奉命改编,与八路军115688团合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新一旅,由唐天际任政委,原688团团长韦杰任旅长,下辖两个团,其中“唐支队”编为第二团。从此,二团同新一旅一道戎马倥偬太行山,踏上了新的战斗征程。先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屡建战功,历经大小战斗349次,歼敌39000余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阳城县老促会茹起来、梁廷龙搜集整理)

    微信图片_20250721182156.jpg县老促会组织参观晋豫区抗日根据地展厅

    微信图片_20250721182209.jpg县老促会全体理事在唐支队成立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Fullscreen Image